生态旅游适宜性研究——以旅顺口区为例

来源 :辽宁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n_m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针对目前生态旅游研究中存在的问题:①概念泛化;②定性研究多而定量研究少;③理论研究多而实证研究少;④研究方法单一、陈旧,本文选择以旅顺口区为例,主要从生态旅游气候资源、生态旅游用地和生态旅游容量三个方面进行生态旅游的适宜性评价。对生态旅游气候资源的评价,主要采用了温湿指数(THI)和风效指数(K)作为舒适度指标,将旅顺口区与邻近的环渤海旅游圈中的其它7个城市对比,评价旅顺口区的气候舒适程度,舒适期长短,并对旅游气象障碍进行了分析;对生态旅游地适宜性评价中,引入景观生态学的理论,在确定生态旅游适宜度评价因子的基础上,利用层次分析法对各因子的权重进行赋值,运用Mapinfo技术,对旅顺口区的生态旅游适宜度进行了计算,经分类统计,评出最适宜、中等适宜、一般适宜、不太适宜和不适宜5种地块,并针对不同的适宜程度对旅顺口区的开发提出建议;在生态旅游容量适宜性评价中,采用不同的经验公式分别计算生态环境容量、当地居民心里容量、经济容量和空间容量,最后根据“木桶原理”综合考虑,计算出旅顺口区生态旅游容量,并根据各种容量计算提出开发与管理的建议。本研究引入景观生态学理论进行生态旅游地适宜度评价是本文的创新之处,提供了在兼顾旅游开发与生态保护的前提下,建立生态旅游适宜度评价体系的方法思路,从实践价值来看,可以为旅顺口区的旅游经济持续增长和生态环境的改善提供理论和技术上的支持。
其他文献
以区位论和居住区位理论为基础,进一步提出了区位的尺度观、行为观、场势观和时序观,认为居住区位具有中观和微观两个空间尺度、不均衡的背景场势以及追求最大效用的区位主体
土地利用/覆盖变化不仅客观地记录了人类改变地球表面特征的空间格局,而且还再现了地球表面景观的时空动态变化过程。土地利用/覆盖变化与生态安全水平有着密切的关系。为了
冰川成冰带和雪层剖面特征反映了冰川的基本特性,是冰川学研究的基本内容之一。天山乌鲁木齐河源1号冰川(以下简称1号冰川)的成冰带研究初始于上世纪60年代初,谢自楚等将1号冰
近年来,地理信息系统(GIS)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应用上都处在一个高速发展时期。从应用角度来看,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领域正不断扩大,已从传统的应用领域,如:军事、政府、教育以及公共
风是塑造风沙地貌形态的基本营力,而引起沙粒运动的风几乎都是湍流的,各点的流速大小和方向随时间脉动,揭示风速脉动规律是进一步研究风与沙粒输移的理论基础。本文在统计分析老
本文所做的主要是有关大学生旅游动机的实证研究,统观前人的研究可以发现有关这方面的研究往往只是整个旅游行为研究的一小部分,并且比较地笼统。笔者希望能通过本文的努力,能让
国外城市社会空间领域得到了广泛地研究,取得了丰富的研究成果,形成了相应的理论体系。中国关于城市化和城市体系研究成果较多,而对于城市内部空间特别是社会空间研究很少。本文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