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 文章的目的和意义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国际银行业迎来了第五次并购浪潮。新的并购浪潮加剧了国际金融业的竞争,使国际金融格局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也使中国银行业如何谋求自身的发展和壮大成为了一个急需解决的课题。本文正是在剖析了国际银行业并购的新趋势、新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了国际银行业并购对我国的启示,即:中国银行业应顺应国际经济金融发展的趋势,进行结构性调整和重组,通过重组、并购,优化金融产业结构,改善经营管理水平,提高国际竞争力,逐步走多功能、综合化的发展道路,力争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并得以发展和壮大。笔者认为,写作本文的意义,一方面是对国际银行业并购的状况做一个较为深入的研究,但更为重要的,是为了以此为借鉴,探索我国银行业发展的道路,并希望通过对银行业并购的研究,对我国金融业整合的现实操作有所裨益。二. 文章的体系结构和观点银行业并购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要对其进行较为深入的研究,必然不能将它从国际的大环境中割裂开来。所以,本文第一章首先从国际银行业并购的概况入手,较为详细地概述了美国、日本、欧洲以及发展中国家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的并购狂潮,并从中总结出国际银行业并购的四个新特点:一是并购呈大型化、集团化趋势;二是银行业向综合化、多功能化发展;三是并购与高新技术的发展紧密联系;四是并购成为解决问题银行的重要途径。然后,文章结合西方并购理论,从宏观和微观两方面对国际银行业并购的动机进行了研究,指出银行业并购是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的产物,也是各国争夺金融制高点,争取和巩固国际地位的必然结果,并分析了它的五种具体表现形式。文章的第二章转入中国,首先,在强调中国银行业应顺应国际潮流,尽快设计出适合中国国情的银行业发展之路的同时,引出了本文的中心议题,即国际银行业并购对我国的启示作用:(1)解决我国银<WP=3>行业自身发展壮大的问题是否可以采用银行并购的方式?(2)如果采用银行并购的方式切实可行,那么我们该怎样构建一个适合中国国情的银行并购框架?(3)与银行并购相联系的配套问题是什么?能否以银行业并购为契机,带动银行业相关问题的解决?然后,文章以研究我国银行业的现状和存在问题为出发点,指出我国银行业存在着资本金不足、资产质量差、经营方式呈粗放型增长、经营效益差以及银行规模小、缺乏竞争力等问题,并由此得出一个结论:粗放型的增长方式是当前困扰中国银行发展的最大问题,走集约化经营的道路是我们谋求自身生存和壮大的必由之路。而从广义上讲,集约化经营意味着在整个金融体系内的结构重组和产权整合。所以,选择银行并购作为银行业的发展战略是必要的,也是必然的。具体讲,我国银行业并购是顺应国际银行业发展趋势的要求;是优化金融产业结构的要求;是加入“WTO”,提高我国银行业国际竞争力的要求;是转变我国银行业增长方式的要求;是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减少金融市场动荡的要求。第三章从实践的角度,用实证的方法分析了我国银行业并购史中的三个较为典型的案例,包括广发银行收购中银信托、国家开发银行合并中国投资银行、光大银行收购中国投资银行,找出了我国银行业并购在实际操作中的成功经验以及与先进国家的差距:(1)并购动机以外延扩张为主;(2)并购行为市场化程度低;(3)并购的定价机制不够透明、完善;(4)并购的制度环境尚不健全;(5)并购是金融机构市场退出的有效途径。对这些问题的研究,为解决我国银行业并购存在的问题以及设计我国银行业并购的战略框架提供了进一步的依据。第四章是本文的重点,该章在前面对国际银行业的发展趋势和我国银行业并购状况的分析研究的基础上,设计出了我国银行业并购的战略框架。这部分可以分为三个方面的内容:第一,明确了我国银行业并购的重要战略地位,将银行业并购定位于中国银行业系统性改革的领导者,即依靠银行业的并购重组带动我国银行业体制的整体变迁,发挥并购重组在促进银行市场化改革和优化银行业资源配置上的<WP=4>经济功能,并力图以此为契机,启动包括不良资产处置、市场环境培育、政府职能转换等在内的系统性改革,最终达到推动银行业走出困境、实现长期持续发展的目标。第二,确定了我国银行业并购的原则:集约化原则、安全性原则、灵活创新原则。这三条原则是指导我国银行业并购的依据和出发点。第三,具体构建了我国银行业并购的战略部署。首先指出我国银行业的并购重组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应着重把握“一大一小”两方面工作:一是以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为载体,以“强强联合”为重点,以国有商业银行之间的并购和国有商业银行与新兴股份制商业银行之间的并购为手段,发挥规模效益的作用,尽量将国有商业银行做大,向经营国际化和业务多元化发展,争取在5到10年内打造一两家能与国际大银行相抗衡的超级银行,树立中国银行业自己的民族品牌;二是新兴股份制商业银行之间、以“优势互补”为重点的并购,一方面,能够发挥协同效应,在扩大自身实力的同时,开辟新的利润增长点,另一方面,可以发挥小巧灵活的优势,填补国有商业银行并购后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