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运用瓦斯地质理论研究方法,以寿阳县天泰煤矿8+9号煤层为研究对象,通过瓦斯赋存构造逐级控制理论,研究沁水盆地及阳泉矿区构造演化,研究区域、矿区构造演化对煤层埋藏、热演化及煤化作用生烃的影响,进而结合天泰矿井各种地质构造特征分析得出天泰矿井瓦斯地质规律并进行瓦斯预测。在沁水盆地,印支期构造运动表现为近SN方向的挤压应力场,构造变形较微弱;燕山早中期,构造应力场表现为左旋压扭性质,主体构造线方向逆时针旋转,由EW向逐步转变成NE、NNE向;从燕山末期至喜山期,主要受NW—SE向强烈拉张作用,构造运动由挤压体制转为张引体制。在该构造应力背景之下,盆地内形成了方向各异、性质不同的构造组合,对煤层气的富集起着不同的控制作用。阳泉矿区位于沁水煤田北部边缘、太行山复背斜西翼,其构造特征和历史演化主要受太行山造山带、阜平隆起和沁水大型复式向斜盆地构造演化的控制。天泰井田位于阳泉矿区西部北缘,主体构造为南倾单斜及其上发育的一系列次级近EW向的褶皱和断层。本文通过整理、分析天泰煤矿建井以来的大量通风、瓦斯及地质资料,研究了井田内各种构造对瓦斯的控制作用以及煤厚、煤层埋深、岩溶陷落柱、水文地质特征等对瓦斯赋存的影响。综合分析后,以煤层埋深作为影响8+9号煤层瓦斯赋存的主控因素对煤层瓦斯含量及涌出量进行了预测,划分了煤层瓦斯风化带,对8+9号煤层突出危险性进行了评价并初步划分了突出危险区。最后,对8+9号煤层气资源量通过体积法分块进行了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