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利用三维重建研究正常视神经管解剖特点,并找到能准确检出视神经管骨折的重建方法,为临床诊断提供可靠的影像学依据。资料与方法:收集2016年12月-2018年11月,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就诊的单侧TON患者共43例,且入院完善HRCT眼眶扫描、内镜下确认存在视神经管骨折。使用我院影像中心GE AW4.7工作站对所得影像数据进行重建。一方面测量健侧视神经管各壁长度,颅口、眶口、管中部的垂直径、横径与横截面积。另一方面依据内镜下患侧视神经管骨折形态将骨折类型分为五种:线性型骨折、凹陷型骨折、嵌入型骨折、粉碎型骨折、混合型骨折。使用不同重建方法,观察各种类型视神经管骨折的检出结果。比较在不同三维重建方法下视神经管骨折的检出数量及检出率。应用SPSS20.0软件对所得统计数据进行分析。测量数据以平均数±标准差(`x±s)表示。视神经管长度、面积等计量资料先使用F检验,有显著性差异者再行q检验,视神经管骨折计数资料比较采用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视神经管各壁中内侧壁最长,下壁最短,平均长度分别为(11.50±1.09)mm,(6.51±1.20)mm,各壁长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视神经管横截面积眶口处最大,管中部最小,平均面积分别为(18.67±3.26)mm~2、(14.7±2.32)mm~2,眶口、颅口及管中部横截面积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骨折内镜下表现:线性型骨折10例、凹陷型骨折6例、嵌入型骨折4例、粉碎型骨折15例、混合型骨折8例;单纯轴位CT图像发现骨折24例,检出率为55.8%(24/43),其中线性型骨折4例、凹陷型骨折2例、嵌入型骨折4例、粉碎型骨折10例、混合型骨折4例;单纯轴位CT结合CPR与VRT发现骨折29例,检出率为67.4%(29/43),其中线性型骨折4例、凹陷型骨折4例、嵌入型骨折4例、粉碎型骨折11例、混合型骨折6例;单纯轴位CT结合MPR发现骨折42例,检出率为97.7%(42/43),其中线性型骨折9例、凹陷型骨折6例、嵌入型骨折4例、粉碎型骨折15例、混合型骨折8例。对比单纯轴位CT与单纯轴位CT+CPR+VRT,两种方法检出率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单纯轴位CT与单纯轴位CT+MPR,两种方法检出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纯轴位CT结合MPR对视神经管骨折的检出率明显提高。结论:视神经管管中部横截面积最小,是视神经管最狭窄的位置。HRCT扫描所得轴位CT图像结合MPR对视神经管骨折的检出率最高,能准确发现视神经管骨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