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时隔25年后,联合国颁行了93版国民账户体系(SNA1993)。在此基础上,包括中国在内的许多国家都根据本国的国情,相继制订实施了自身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例如中国就推出了《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2002)》。寰球转动15年,世界经济环境发生了显著变化,这从客观上又要求账户体系与时俱进,与经济现实同步。为了全面、准确地反映经济运行环境的变化情况,保证国民经济核算紧随时代的步伐,联合国又对SNA1993进行了修订,形成了新的账户体系——SNA2008。这个变化无疑将对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2002)产生深刻的影响,促使我们思索和探讨SNA2008新版本会对我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改革带来怎样的启示。对于新旧SNA的比较,已有不少学者做了跟踪探讨,纵观既有研究,多从机构部门、具体交易活动、核算范围和指标形成口径等方面展开,本文选择从SNA的设计思想出发,探寻适合中国国情的国民经济核算改进、完善路径,主要从以下两方面进行研究:一是SNA2008与SNA1993的比较研究;二是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2002)的路径改进与内容完善研究。本文的主要贡献体现在后一个方面,以期为我国核算体系的改革略尽微薄之力。本文在探寻SNA演进路径的基础上,提出了完善我国核算体系的对策措施,包括拟制修订清单,确定改革重点;关注账户体系与其他统计标准的衔接;保证广泛的参与性和充分的透明性等。本文对SNA2008在中央银行产出、研究与开发(R&D)核算及与其他核算标准的协调性三方面所做的改变进行解析,并联系我国国情,建议将中央银行的生产活动区分为市场和非市场服务两部分,进而采用SNA2008的方法对应核算这两部分的产出;论文提出应按照SNA2008对R&D经费支出的调查数据做出适当调整,从而得到符合国民核算概念的R&D活动资本形成数据的见解;而在与其他核算标准的协调性方面,提出了在新《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中应将为住户服务的非营利机构从政府部门中单独划分出来认识,等等。目的是使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能尽可能与国民账户体系对接,使之运用更具有理论与实践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