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激脉冲喷嘴结构及换热特性研究

来源 :东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ihui19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超快速冷却技术为核心的新一代控制轧制和控制冷却技术,实现了钢铁产品的节约型成分设计和减量化的工艺生产,是生产高质量高规格中厚板产品最有效技术之一。超快速冷却技术在钢铁产品完成热变形后立即进行高强度、均匀化冷却,使轧件迅速通过奥氏体相区,当温度降到奥氏体向铁素体转变的动态相变点后,根据材料组织和性能的需要进行冷却路径的控制,可以有效实地现细晶强化、相变强化和析出强化,获得高附加值、可循环的钢铁产品。但是受设备冷却能力限制,心部冷速不足已经成为制约高品质厚规格钢铁产品生产的关键问题。因此,不断提升超快速冷却设备的冷却强度、提高冷却均匀性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本文将自激脉冲射流技术引入超快速冷却领域中,利用自激脉冲射流喷嘴的蓄能输出特点提高设备冷却能力。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阐释了脉冲射流的发生机理,对射流压力为0.8 M P a下的脉冲射流的射流状态进行了仿真模拟研究,对于周期性不明显的脉冲射流总结出了合理的评价方法。(2)利用流体力学软件Fluent对脉冲喷嘴的射流状况进行模拟,研究了脉冲喷嘴的下碰撞壁锥角、上碰撞壁夹角、下喷嘴直径、振荡腔长度、振荡腔直径、上、下喷嘴长度、锥形入口等结构参数对射流效果的影响规律。设计出了满足超快速冷却设备工况下的喷嘴结构。(3)通过对平板射流冲击换热的仿真模拟,比较了连续射流和脉冲射流两种换热方式的剪切力、湍流强度,温降规律、热流密度,对流换热系数等流场和温度场数据,全面细致地分析了它们的差异。(4)通过实验验证了脉冲射流的换热能力优于连续射流。所得结论对热轧钢超快速冷却设备的喷嘴设计和选择具有指导意义。
其他文献
随着汽车行业的发展,对汽车轻量化和服役安全性能的要求不断提高,先进高强度钢的应用和发展为此提供了重要途径。孪生诱发塑性(Twinning Induced Plasticity,TWIP)钢不仅具有高抗拉强度和高硬化率,同时具有优异的塑性、韧性和成形性能,大幅度减轻车身自重,在薄规格钢板的情况下仍能保持高的能量吸收性能和抗撞击性能,已成为新一代延性高强钢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焊接工艺是汽车制造技术中不
随着我国铅锌工业的快速发展,我国的高品位的铅锌矿资源越来越少,难处理的铅锌混合矿的利用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但是目前的选矿工艺很难将铅锌混合硫化精矿分选成单一的铅精矿和锌精矿,而且目前能直接处理铅锌混合矿的冶炼工艺ISP法(即帝国熔炼法)还存在着能耗高,环境污染大等技术难题。为实现铅锌混合矿的直接清洁冶炼,课题组与中国恩菲工程技术有限公司合作,提出不经分选的铅锌混合矿喷吹氧气熔融脱硫-喷吹碳质还原剂
建筑隔热涂层的研制与应用是解决建筑节能问题的有效方法。近年来,无机空心球成为了隔热涂层领域的研究焦点。本文从隔热机理出发,设计制备了无机空心球复合材料,研究了反应参数对产物形貌、性能的影响,将其应用于有机-无机隔热涂层,并探究了复合涂层材料的隔热性能和相关光学性能。通过搅拌浸渍法制备了空心玻璃微球/Si-Al气凝胶复合粉体,成功制备了不同配比的以气凝胶包裹空心玻璃微球的复合粉体。研究了复合粉体的隔
压电复合材料以其同时具备高压电性能、低阻抗和低机械品质因数的性能特点而受到了水声换能器、医学检测等研究领域的广泛关注。本实验室曾创新性地提出了一种具有螺旋结构压电陶瓷相的复合材料,初期研究结果显示这种连通结构的压电复合材料具有优异的综合性能。本文采用了轧膜-卷曲成型法制备了螺旋结构的PZT-PZN-PNN陶瓷材料,使用硅烷偶联剂KH560和钛酸酯偶联剂NDZ201对陶瓷相表面进行改性,再将螺旋陶瓷
面对细菌耐药性带来的日益严峻的健康问题,新的抗菌策略亟需发展。目前,随着光响应材料的快速发展,光动力及光热抗菌发展为了能够替代传统抗生素治疗的抗菌手段。在论文中,我们对铜基金属有机框架(MOF)材料HKUST-1进行原位硫化处理,使在其结构中生成具有光响应性能的硫化铜纳米颗粒(CuS NPs),从而赋予MOF材料良好的近红外光响应能力。优异的光动力性能,光热性能以及缓慢的铜离子释放,使得制备的MO
齿轮传动系统作为机械传动的核心可靠传动方式,有着无可替代的作用。齿轮传动的可靠性和振动特性直接影响着机器整体的噪声和寿命,当齿轮产生裂纹或者剥落故障时,如果未能及时发现可能会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所以对其开展故障建模、故障机理及故障诊断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工程实际意义。本文以直齿轮为研究对象,考虑延长啮合、基体修正等因素影响,建立了空间非穿透裂纹模型。在此基础上,针对斜齿轮副,建立了考虑空间裂纹和剥落
超材料是一种通过人工设计而成的材料,具有自然界材料中所不具备的一些特殊的物理性质,例如负折射率、负电导率和负磁导率等。太赫兹波位列微波与红外波之间,除了具备微波与红外波的一些特性之外,太赫兹波光子能量小,可应用于生物组织细胞的检测,也可以应用到通信相关领域,具有微波所不能达到的通信速率。本论文主要在太赫兹波段下对超材料产生的类电磁感应透明效应进行研究,其研究特点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本文以太
Fe-Ga合金由于具有高强度、良好韧性、低场高磁致伸缩性能和低成本等优异特性,近年来成为新型巨磁致伸缩材料受到广泛关注。Fe-Ga合金的磁致伸缩性能具有明显的各向异性,并需要加工成薄片状以降低高频使用产生的严重涡流损耗。因此,通过添加抑制剂抑制初次晶粒长大并获得二次再结晶Goss晶粒,是提升Fe-Ga合金磁致伸缩的主要手段。目前Fe-Ga合金薄带主要采用微米尺寸的NbC析出相作为抑制剂钉扎初次晶粒
基于铁磁性半导体的自旋电子器件,具有功耗低、速度快和存储密度高等优良特性。因此,发展新型二维本征铁磁性半导体对研究高性能超薄半导体自旋电子器件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本论文利用密度泛函理论,研究了二维本征铁磁性半导体VSe2和Janus Cr2I3X3(X=Br、Cl)的电子结构和磁性,分析了界面近邻效应和应力对电子结构、磁性和能谷特性的影响,为基于二维铁磁性半导体的自旋电子器件和谷电子学器件提供了理
高强高导铜作为具有优良综合力学性能和物理性能的功能结构材料,在众多高新技术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尤其在电工、电气、电子及机电等领域。要得到高强度高导电率的铜基材料,需要解决的最主要矛盾是在获得高强度时,保持高的导电性。复合材料法是制备高强高导铜基材料的主要手段,代表了高强高导铜基材料的主要发展方向。同时基于离散/堆积原理,以固态材料为基础逐层堆积的增材制造技术,因其材料利用率高、环保污染小、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