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小麦是一种在世界范围内广泛种植的禾本科植物,其产量在粮食作物中位居第二。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在提高小麦产量和品质等方面取得了较大的进步,但是,随着生态环境的不断恶化,各种逆境越来越严重,例如:干旱、贫瘠、高盐碱、病虫害等,给农作物产量造成了巨大的损失。赖草属Leymus Hochst.是禾本科Poaceae小麦族Triticeae的一个重要多年生属。细胞学遗传学资料表明染色体从四倍体(2n=4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麦是一种在世界范围内广泛种植的禾本科植物,其产量在粮食作物中位居第二。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在提高小麦产量和品质等方面取得了较大的进步,但是,随着生态环境的不断恶化,各种逆境越来越严重,例如:干旱、贫瘠、高盐碱、病虫害等,给农作物产量造成了巨大的损失。赖草属Leymus Hochst.是禾本科Poaceae小麦族Triticeae的一个重要多年生属。细胞学遗传学资料表明染色体从四倍体(2n=4x=28)到十二倍体(2n=12x=84)变化不等。染色体组组成为NsXm,含有许多优良的特性:穗大、粒大、抗病虫害、抗风沙、耐旱抗冻等,是麦类作物基因改良的巨大基因库,以及重要的三级基因源。然而,自赖草属建立以来,属的系统地位、属内等级划分、物种界限和数目、种间亲缘关系、起源和演化等问题一直处于争论之中。本研究利用nrDNA ITS序列对赖草属植物及其近缘属物种进行系统发育分析和基因组原位杂交技术(GISH)对赖草属植物Xm染色体组的来源进行探讨,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1、在nrDNA ITS序列系统发育树中,可以推测赖草植物的ITS在进化过程中存在着方向性。L. racemosus、L. chinensis、L. triticoides、L. komarovii的ITS序列进化方向偏向于Ns类型;L. arenarius和L. angustus的ITS序列朝着Ns和Xm两个方向进化;而L. tianschanicus的ITS序列进化方向偏向于Xm类型;因此,在不同赖草属植物其ITS序列的进化方向可能不同。 2、以Pseudoroegneria libanotica (2n=2x=14, St)基因组DNA作为探针,Psathyrostachy juncea (2n=2x=14, Ns)基因组DNA为封阻,对赖草属植物进行基因组原位杂交,结果显示:1)材料Leymus arenarius (2n=4x=28),6条染色体显示杂交信号;2)材料Leymus chinensis (2n=4x=28),24条染色体显示杂交信号;3)材料Leymus angustus (2n=12x=84),4条染色体显示杂交信号;4)材料Leymus racemosus (2n=8x=56),1条染色体显示杂交信号。表明以上赖草属植物的Xm染色体组与St染色体组存在同源关系的DNA重复片段。 3、以Eremopyrum tritice um (2n=2x=14, F)基因组DNA作探针,Psa. juncea基因组DNA为封阻,对赖草属植物进行基因组原位杂交,结果显示:1)材料L. arenarius,染色体未显示杂交信号;2)材料Leymus triticoides (2n=4x=28),染色体未显示杂交信号。表明这两种赖草属植物的Xm染色体组与F染色体组没有同源性。 4、以Agropyron cristatum (2n=2x=14, P)基因组DNA作为探针,Psa. juncea基因组DNA为封阻,对赖草属植物L. arenarius进行基因组原位杂交,14条染色体显示杂交信号,表明赖草属植物L. arenarius的Xm染色体组与P染色体组存在同源关系的DNA重复片段。 5、以Pse. libanotica (St)基因组DNA、Ag. cristatum (P)基因组DNA、Er. triticeum(F)基因组DNA作探针,Psa. juncea (Ns)基因组DNA为封阻,对Leymus komarovii (2n=4x=28)进行基因组原位杂交,染色体没有显示杂交信号;用Psa. juncea (Ns)基因组DNA作为探针时,不添加封阻,对L. komarovii进行基因组原位杂交,染色体全部显示黄绿色的杂交信号,表明L. komarovii的染色体组与P、F和St染色体组关系较远,与Ns染色体组关系较近,推测L. komarovii的染色体组可能是同源四倍体(NsNsNsNs)。 6、结合ITS序列分析和基因组原位杂交结果,推测赖草属植物在演化历史上与近缘属拟鹅观草属植物(St)和冰草属植物(P)是发生重复杂交, P、St染色体组可能不同程度的渗入到赖草属染色体组中,参与了赖草属植物的多倍体起源。
其他文献
极端压缩条件下的相变是冲击波物理领域中的一个备受关注的前沿问题。在高压、高温、高应变作用下,物质结构或相态变化会引起其力、热、声、电等一系列物理及化学性质的改变,因此冲击相变研究在凝聚态物理、材料科学、地球与行星科学以及能源与武器工程等诸多领域中占据重要地位。铁作为人类工业生产中最重要、应用最广泛的元素以及地球内核的主要成分,其冲击相变特性研究一直是国际上众多研究学者关注的热点。自1955年首次发
线粒体作为绝大多数真核细胞生物体内的一种重要且基本的细胞器,拥有自己的基因组参与疾病、衰老和细胞凋亡等相关代谢过程。同时它还是细胞进行氧化磷酸化的场所,是ATP形成的主要场所。除此而外它还具有许多重要的生物学特征:母系遗传模式,非常低的重组率,所含的基因组较小且基因含量相对稳定,相对于核基因组有较高的突变率,结构简单等。线粒体所具有的这些特征使得线粒体序列在系统发生重建、种群遗传学、生物地理学等研
栈桥工程在海洋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目前我国采用栈桥施工方式不仅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使用需求,同时施工速度较慢,不利于海洋资源开发及海洋环境保护。据此,本文研究了近海岸钢栈桥悬臂顶推施工技术,此种方法可提升海洋工程施工质量。结合实际工程案例,分析了悬臂顶推施工过程中的技术问题。建立了波-流耦合数值模型,获得了波、流作用下钢管桩的时程响应。建立了考虑接触的施工多尺度有限元模型,据此,优化了悬臂顶
本文主要以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巧妙运用为重点进行阐述,结合当下高中物理基础知识和理论为依据,从热学物理知识、光学物理知识、力学物理知识三个方面在日常生活中的巧妙运用,深入说明并探讨相关物理知识,旨意在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资料。
<正> 在金风飒爽的九月上旬,当武汉、南京等地大规模群众性游泳活动已告结束的时候,“世界屋脊”西藏高原上一年一度的群众性沐浴活动却开始了。每年九月四日至十日(藏历七月六日至十二日),万里高原风和日丽,天高气爽。无论是城市、农村还是牧区,从早到晚,到处都可以看到一群群藏族男女,扶老携幼,纷纷来到溪边河畔,尽情地在水中嬉戏、游泳,洗头擦身或洗刷衣物。不少人还在河滩上、柳荫下搭起帐篷,带来青稞酒、酥油茶
花鳞草属Anthosachne是大洋洲的特有植物,是禾本科小麦族中一个重要的多年生属,含有St、Y、W三个染色体组。物种形成上,花鳞草属是由含w染色体组的澳洲冰草属与主要分布在亚洲含StY染色体组的鹅观草属的物种杂交形成的异源六倍体。按照现代遗传系统学的原则,花鳞草属只含有Anthosachne rectisetus与Anthosachne scaber两个种的独立属。但是现在也有学者把花鳞草属划
高分子量谷蛋白是麦类作物种子胚乳中重要的贮藏蛋白之一,其组成和含量可直接影响小麦面粉的加工品质。本文利用对赖草属物种的HMW-GS进行了SDS-PAGE分析、克隆测序以及原核表达研究,主要结果如下: 1.赖草属物种的HMW-GS组成分析 在4个四倍体赖草属物种的6份材料中,检测到1-3条HMW-GS带,通过与含Ns基因组二倍体新麦草物种的HMW-Gs比较,认为检测到的HMW-GS由赖草
相比于已经实用化的Nb3Sn超导材料,Nb3Al有着更优异的超导性能和更好的应力应变容许特性,具有很大的应用潜力。Nb,Al和Cu高温会生成不超导的三元化合物,因此青铜法并不适合于Nb3Al超导体的制备。由低温扩散方式制备的A15相Nb3Al中Al含量较低,超导性能欠佳。高性能的Nb3Al可以由RHQT(快热急冷转变法)的方式制备。在RHQT工艺中,Nb/Al前驱体在2 s之内加热到1900℃左右
近年来,随着高速铁路特殊结构桥梁的修建、桥梁跨径的不断增大、新结构和新材料的应用,尤其是首次将悬索桥应用到高速铁路领域,使得此类桥梁在施工期间,面临可借鉴案例少、风险隐蔽性强、数量复杂且多变等挑战,为了降低公铁两用悬索桥施工期间的风险,确保大桥安全施工及建设质量,亟需开展科学合理的风险评估研究。本文依托五峰山长江大桥,开展公铁两用悬索桥施工风险评估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和成果如下:(1)针对大型特殊桥
Bisabosqual A是从葡萄穗霉(Stachybotrys sp.RF-7260)中分离的一个杂萜类天然产物,对来自酿酒酵母菌、白色念珠菌、大鼠肝脏和人体肝癌细胞的角鲨烯合成酶均有抑制作用;由于角鲨烯合成酶抑制剂可抑制人体内胆固醇的合成,故其对于抗高胆固醇血症药物的研究也有一定意义。此外,Bisabosqual A的分子结构复杂,由没药烷型倍半萜和苯酚结构组合而成,体现为顺式稠合的四环体系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