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伤认定行政诉讼的举证责任问题研究

来源 :西南政法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ogflow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今社会发展十分迅速,工伤事件发生的频率越来越高,工伤认定案件的数量巨大,在工伤认定过程中的行政诉讼不可避免,在此类案件中,举证责任的分配对于诉讼的胜负有重大影响。但是目前我国行政诉讼举证责任的单一性与工伤行政诉讼的复杂性之间存在内在的冲突,因为当职工受到伤害后会申请工伤鉴定,此时受伤职工和用人单位之间是平等主体之间的劳动法律关系,但是受伤害的职工在申请工伤认定时和社会保险行政部门之间的关系是行政法律关系。不同主体之间相对应的法律关系并不完全相同,相对应的法律地位也不会完全相同,所以在工伤认定中其法律关系比较复杂。在司法实务中,职工受到伤害后会申请工伤鉴定,这是认定为工伤的第一步。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第十九条的具体条文,在工伤认定中举证责任如何分配和当事人的主观看法有关系,如果受伤职工认为是工伤,用人单位否认那么他这一方该承担举证责任,如果其他人认为是工伤行政机关否认工伤那么他也该承担举证责任。在工伤认定行政诉讼中,应当由被告行政机关对其行政行为负举证责任。上述这两款规定中举证责任分别为用人单位和行政机关,不同的情形有不同的处理方式,但是这个举证责任的设计规则很容易让人通过诉讼来把用人单位的举证责任架空,达不到通过法院诉讼裁判来实现公平正义的目的。本文一共六个部分,全文从案例引入,提出工伤认定行政诉讼举证责任上存在的问题,通过提出并论证解决方案,试图对该问题进行全面研究。第一部分:问题的缘起。研究工伤认定行政诉讼案件举证规则中存在的问题,首先从案例入手引出实践中存在的基本问题,该部分集中探讨了在行政法规定的举证规则的背景下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在实务中存在的困境;然后探讨了工伤认定行政诉讼与一般意义上行政诉讼的区别;最后提出应该进行分类研究的观点。第二部分:分类研究的现实必要性。必要性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是为了协调工伤保险立法宗旨与行政诉讼证据规则,我国的《工伤保险法》属于社会法的立法范畴,它区别于以营利为目的的商业保险,社会法主要和社会的福利有关系,社会法倾向于保障社会弱势群体的生存权利,保障他们在遇到重大的事故能继续生存下去。所以该法在立法宗旨和立法目的上倾向于保护社会地位更弱的一方。我国目前现行的《行政诉讼法》关于工伤方面的规定不具体,除了原则性的法律规定以外缺乏明确的法律条文规定。从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相结合的长远角度看,当工伤认定案件存在纠纷时,处理的行政机关既要遵守合法行政原则,又要对劳动者进行倾斜保护。从一定程度上来说,二者互相矛盾,不可调和,要用利益衡量的方法来处理这个问题;然后是协调工伤确认之诉与受伤害职工侵权之诉,工伤保险的目的是保障职工的基本生存权利。但是如果从侵权角度会考虑对侵权人行为的惩戒,受伤害职工的精神损害赔偿以及抚养对象费用的赔偿。所以当职工受伤后要有正确的方法来处理二者的关系;最后的方面是协调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和用人单位的举证责任。在这类纠纷中,举证责任如何分配本来就是审判的难点,原被告举证规则的分配不仅关系到诉讼双方在法庭维护各自权益时的攻击和防御规定了准则,也为法庭裁判提供了依据。第三部分:社会保险行政部门不作为时的举证责任。该部分通过从英美法系与大陆法系对举证责任的理论界定入手,认为本文中提到的举证责任在概念上相当于英美法系的法定责任和大陆法系的客观举证责任。从规则角度来分析目前传统的举证规则存在的问题,现存规则已经难以应对该类案件在举证角度存在的困难。在法院诉讼过程中,法律应当对传统的行政诉讼的举证责任在此特殊领域进行分类,具体的情况具体应对,针对诉讼中每一种具体情形来分配举证责任。第四部分:社会保险行政部门认定为工伤时的举证责任。当社会保险行政部门认定为工伤,而用人单位不认为是工伤时,那么证明责任由用人单位承担,证明标准达到初步证实的标准即可。当社会保险行政部门认定为工伤,受伤职工或者其家属否认工伤,则由受伤职工或其家属在诉讼中承担举证责任。第五部分:社会保险行政部门不认定为工伤时的举证责任。当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接到工伤认定申请后,要先经过审查,如果做出否认工伤的结论时,那么不构成工伤的事实的举证责任由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承担,证明标准则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第六部分:结论。通过全文分析,对工伤认定行政诉讼中发生的各类问题进行总结,得出研究结论。
其他文献
软件是“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的灵魂”,是世界各国争夺科技制高点的关键领域。现阶段,我国软件企业研发投入不足、核心技术缺乏,特别是在国内经济下行、国际贸易摩擦加剧的形势下,软件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薄弱的问题就愈发突出。企业研发活动是技术创新的源泉,要提高我国软件技术创新水平,就必须加强软件企业研发投入。为鼓励软件企业加大研发投入,近年来我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税收优惠政策,税收优惠力度也不断加大,但这些税收优
中国结合国情制定并实施推行过多种形式、覆盖多个层面的产业政策。在经历十多年高速发展过程之中,产业政策在国家调控宏观经济发展与走向过程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过经济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各种经济危机,与此同时在抑制产能过剩以及优化经济结构等多方面,产业政策都在政府实施经济发展调控过程中留下过浓墨重彩的一笔,随着当前我国经济发展速度趋于平缓,面临着经济结构亟需改善以及扩大内部需求的迫切要求,
为了实现国家严厉打击腐败的目标,加强对公职人员行为的监督力度,通过监察体制改革将监察委员会作为专门的监察机关,实现对所有公职人员职务违规、违法行为的全覆盖。相应的,检察机关查处贪污贿赂、失职渎职以及预防职务犯罪等部门的职权转移至监察委员会,检察机关的职务犯罪侦查权也被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适逢八二宪法、七九人民检察院组织法的修改,以及监察体制改革与司法体制改革的大背景,检察机关的职权内容、组织结构发
教师实践性知识不是能为人所认知的具体信息,它隐秘在教师与学生互动交流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自身的成长背景、教育观念以及情感表达等都会成为影响这一教学过程的因素,于是教学过程就变为了教师与学生进行情景表演的空间再现体,而在情景空间所生成的各类事件则成为教师获得实践性知识的重要来源,只是要获得此类知识还需要搭建与各类情景事件进行联系的桥梁,即叙事反思。当叙事交流介入教师“意义世界”中的情景空间时,片段式的
随着中国信托行业的日渐成熟,各家信托公司的不断发展,目前信托行业已超过保险业成为中国第二大金融行业,信托公司的各类信托产品成为了市场上受机构和个人投资者喜爱的产品。但是,由于信托产品种类繁多,交易结构复杂等问题,信托产品近几年频频出现暴雷,投资者的利益遭受了损失。信托产品的风险控制是信托公司的核心竞争力,而信用增进措施的运用是对信托产品风险控制的有效措施。因此,越来越多的信托公司开始注重信用增进措
纪录片是对真实生活的一种记录,有关底层人物的纪录片体现了纪录片创作者对社会弱势群体命运的关注,底层人物的个人命运是时代变革的缩影,能够反映特定的社会问题,并展现出面对命运不公时人物身上所具有的反抗精神和旺盛的生命力,具有较大的拍摄价值。故事化叙事方式以纪录片真实性原则为前提,在此基础之上,通过“讲故事”的方式,串联起日常生活点滴,注重细节刻画和事件情节,并通过设置悬念、展现冲突等手法改变以往平铺直
随着时代的发展,管理学也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合理配置人力资源,建立高效的管理系统,提高企业竞争力已成为企业管理者的首要问题。企业管理者要想延长企业的生命周期,必须在管理体制和企业运营系统上做出改变。本翻译实践报告节选自美国企业家、作家里亚兹·哈德姆所著的《全面一致》的第十、十一和十二章。作为美国Infotrac咨询公司的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里亚兹·哈德姆以自身20多年的工作经验,写下了《全面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