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的债券市场发展起点低、发展缓慢,与同是长期资本市场的股票市场相比,债券市场的发展显得尤为不足,而作为对公司具有融资作用的公司债券,因国家对其限制条件较多,加上其风险要比政府债券要高、不容易变现,公司债券的发展一直很缓慢。所以,我国的公司主要通过银行借款进行债务融资,长期银行借款是公司的主要的长期债务融资方式,长期借款对公司来说有重大的战略意义。当前,我国的市场化改革进程已经步入到最后阶段,央行对贷款利率的管制已经全部放开,目前只剩存款利率的上限管制。在拥有更多自主权的情况下,银行作为资金提供方将更加看重公司信息的客观、真实,以更好地实现债权人的权益。所以,对银行来讲,需要一个独立的第三方来鉴定公司的信息是否真实合法。而银行借款作为公司债务融资的主要渠道,公司为了获取更多的银行借款或者长期银行借款,就必须向银行提供关于自身的客观、真实可靠的信息。以往的诸多文献研究发现,不同的审计意见类型传递给银行的信息是不同的,从而影响银行对企业的信贷决策,具体表现为标准审计意见相比非标准审计意见会有助于企业取得更多的长期银行借款。再者,有前人的研究表明公司所在的制度环境亦会影响银行的信贷决策,我国上市公司的长期银行借款水平除了受企业自身的特征的影响,还与中国特有的制度环境密切相关。我国目前处在经济转轨、社会转型的阶段,在取得伟大的改革成果同时,也产生了诸多的矛盾,形成了我国的特殊的制度环境,这些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公司的长期银行借款水平。最后,因为所有的政府活动、市场行为都是在制度框架下完成的,他们内生于制度环境,所以,银行长期借款与审计意见之间的关系还会受到制度环境的影响。基于以上背景分析,本文回顾了信息不对称理论、信号传递理论、交易费用理论和寻租理论,总结了国内外有关制度环境、审计意见和制度环境影响长期银行借款的实证研究成果,提出非标准审计意见会降低企业的长期银行借款水平,并且结合我国上市公司的特殊制度环境,理论推演了中国不同省份间的金融市场化程度、政府管理水平、法律制度环境等制度因素如何影响公司的长期银行借款水平,并在此基础上推导出在不同省市不同的制度环境下审计意见与企业长期银行借款的关系会怎样变化。在实证研究方面,本文严格从沪深两市中的非金融上市公司中筛选出987家公司作为研究对象,时间跨度从2006年至2012年,运用SPSS软件分析数据,实证研究了公司审计意见、制度环境与公司长期银行借款的关系。本文通过对两种审计意见类型赋值来度量审计意见,非标准审计意见赋值为1,否则赋值为0,研究发现非标准审计意见的公司的长期银行借款水平会更低,体现了审计意见对长期银行水平的影响。本文借鉴樊纲和王小鲁(2013)编制的《中国分省企业经营环境指数2013年报告》数据来构建公司制度环境的指数,根据需要本文选取三个主要的制度环境指标,即金融市场化程度、政府管理水平、法制环境这三个指数。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在不同的地区制度环境下,上市公司的长期银行借款水平确实会有所不同,即其他条件不变时,上市公司所处地区的金融市场化进程越快,上市公司长期银行借款水平越低;即其他条件不变时,上市公司所处地区的政府管理水平越高,上市公司长期银行借款水平越低;即其他条件不变时,上市公司所处地区的法制水平越高,上市公司长期银行借款水平越低。本文还将审计意见、制度环境、长期银行借款放进一个研究框架内,研究发现在不同的制度环境下审计意见对长期银行借款的影响是不同的,在制度环境更好的地区,公司的审计意见的这种风险揭示功能会减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