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地区资源错配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来源 :湖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sd84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增长动力发生变化,我国对经济关注的焦点已经从追求经济增长量的多少转变为提升经济发展质量。如何消除资源错配,优化资源的配置效率,成为提高我国经济发展效率的重要途径。从微观角度考察我国资源错配的程度如何,在地区之间存在怎样的差异,又由哪些因素决定,这些都是本文研究的要点。  本文首先运用Hsieh和Klenow(2009)的资源错配测度模型对2000-2007年中国230个地级市的资源错配情况进行测度,考察不同城市的资源错配,分析我国资源错配的变化趋势,比较我国资源错配的地区特征。结果表明,我国的资源错配总体上呈现出长期递减的趋势,在2000-2007年里我国资源配置效率提高了4%左右。观察细分的劳动力错配和资本错配的情况,劳动力错配虽有波动但整体上呈上升趋势,资本错配则呈下降的状态。此外,我国的资源错配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资源错配程度较高的城市大多集中于我国山西、河南和甘肃等中西部地区,东部地区的资源配置效率明显要优于中西部地区。  利用计算出的地区资源错配数据,本文在韩剑、郑秋玲(2104)的基础上构建计量模型,考察要素市场发展、政府干预、市场开放程度和产业结构等对地区资源错配的影响作用。通过系统GMM方法回归得出,要素市场发展、贸易开放和产业结构优化显著降低了我国总体的资源错配,政府干预则与总体资源错配显著正相关,沿海地区和内陆地区之间不同因素对资源错配的影响存在差异性。基于实证分析的结果,本文针对我国的资源错配问题提出了如下的政策建议:  (1)深化金融市场改革,拓宽企业融资渠道。  (2)进一步促进劳动力流动,提升人力资本水平。  (3)消除行政性壁垒,完善财政补贴政策。  (4)培育市场性出口动力,重视出口的贸易利益。
其他文献
【过程】上课铃响了,我微笑着走进教室,孩子们端坐着,静等我。今天咱们共同学习的新内容是《有趣的拼搭》。临下课,我给学生布置了这样的家庭作业:放学回家后,女孩子们帮助妈
期刊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