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安岳气田发现于四川盆地川中高石梯—磨溪构造,在磨溪地区寒武系龙王庙组发现了迄今为止中国最大的碳酸盐岩整装特大型气田,新增天然气探明地质储量4403.8×10~8m~3,而且在高石梯—磨溪地区已初步证实了震旦系、寒武系气藏规模超过万亿立方米。经历长期演化和多次构造运动的古老碳酸盐岩地层,为何气藏仍能够很好地保存下来。利用钻井、测井等资料,通过宏观与微观、地质解剖与实验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详细研究了气藏泥岩盖层发育特征,对其封闭能力进行综合评价。建立了多期抬升背景下泥岩盖层排替压力演化的恢复方法,对安岳地区筇竹寺组泥页岩盖层和龙潭组泥岩盖层封闭天然气时间有效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1.安岳气田发育两套主要的区域泥岩盖层,分别是下寒武统筇竹寺组泥页岩盖层和上二叠统龙潭组泥岩盖层。下寒武统筇竹寺组泥岩盖层厚度为50m~450m,整体表现为“西高东低”的分布特征;上二叠统龙潭组泥岩盖层厚度为70m~150m,整体表现为“中心厚,四周薄”的分布特征。2.安岳气田下寒武统筇竹寺组泥页岩盖层现今的排替压力值较高,分布范围为16Mpa~50Mpa,平面上表现为向东南方向逐渐降低的分布特征;上二叠龙潭组泥岩盖层现今排替压力值分布范围为8Mpa~42Mpa,高石1井、高石23井和磨溪11井附近为三个排替压力高值区。3.安岳气田下寒武统筇竹寺组泥页岩盖层对下部灯影组气藏封闭机理为毛细管力封闭(强盖常储型);上二叠统龙潭组泥岩盖层对下部寒武系龙王庙组气藏的封闭机理为毛细管力阻挡剩余压力封闭(强盖强储型)。4.安岳气田下寒武统筇竹寺组泥页岩盖层的综合评价值在-0.85~-0.06之间,整体表现为“西高东低,南高北低”的分布特征,表明筇竹寺组泥岩盖层封闭天然气能力由西向东和由北向南都呈现出逐渐增强的趋势。而上二叠统龙潭组泥岩盖层的综合评价值在-0.12~0.16之间,表现为“中间高,东北、西南低”的分布特征,表明龙潭组泥岩盖层封闭天然气能力由中部地区向东北方向和西南方向逐渐增强。5.安岳气田筇竹寺组泥页岩盖层和龙潭组泥岩盖层形成有效封闭天然气能力时间均早于下部源岩生排烃高峰期,两套泥岩盖层对天然气的封闭作用在时间上是有效的。上述认识可以合理解释研究区经历长期演化和多次构造运动天然气仍能保存的原因,同时对有效预测大气田的有利分布区域也有重要的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