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人脸表情的识别作为最能直观反映人类情绪的重要手段,被广泛应用在人机交互、自动驾驶、工业监控等领域。实际应用中,往往将人脸表情识别算法实现在云端。随着物联网技术的蓬勃发展和以5G为代表的下一代移动通信技术的运用,越来越多的边缘节点将接入现有的网络体系中。人脸表情识别算法若能实现在嵌入式边缘节点,则将大大降低众多节点产生的海量数据所带来的云端服务器性能负担和维护成本,以及网络带宽需求。在上述背景下,本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脸表情的识别作为最能直观反映人类情绪的重要手段,被广泛应用在人机交互、自动驾驶、工业监控等领域。实际应用中,往往将人脸表情识别算法实现在云端。随着物联网技术的蓬勃发展和以5G为代表的下一代移动通信技术的运用,越来越多的边缘节点将接入现有的网络体系中。人脸表情识别算法若能实现在嵌入式边缘节点,则将大大降低众多节点产生的海量数据所带来的云端服务器性能负担和维护成本,以及网络带宽需求。在上述背景下,本文着眼于在嵌入式设备上实现一种可以实时采集场景内待检测图像并识别检出人脸的表情的系统,本文的工作主要包含以下几部分内容:首先,本文分析了边缘计算和人脸表情识别的国内外研究现状,以及两者涉及的相关技术,并在此基础上论证了本文的可行性。其次,本文在算法上将人脸表情识别分为人脸检测和深度表情识别两个方面,同时就这两方面分别实现了 Viola-Jones人脸检测框架和基于LeNet-5的改进深度表情识别网络,最终完成了嵌入式平台算法移植与实现。深度表情识别的嵌入式实现是本文的重点内容,在网络设计上采用了较新的激活函数和网络结构,配合清洗、扩张后的FER2013数据库训练出效果较好的表情识别网络;在网络轻量化和部署上研究了CMSIS-NN神经网络框架,就网络定点量化、神经网络相关计算加速两部分讨论了如何在嵌入式设备上部署训练好的表情识别网络。最后,本文在完成理论分析与算法研究的基础上,以STM32H7处理器为核心设计了低成本、高性能的嵌入式机器视觉系统,并在这一系统上实现了人脸检测算法和深度表情识别算法,最终验证了系统的实时性和可靠性。总的来看,本文以在嵌入式边缘设备上实现深度人脸表情识别算法为目标,通过对人脸检测和深度表情识别的算法研究、优化,搭建了一种边缘计算场景下的嵌入式软硬件平台,并成功将其用于人脸表情识别。在满足实时性和低成本的前提下,本文研发的人脸表情识别系统实现了七类人脸标准情绪的识别,同时保证了准确性和鲁棒性;系统还具有良好的人机交互界面和框架体系,为嵌入式机器视觉开发提供了一套参考模板;系统最终实现卷积神经网络轻量化并将网络在边缘节点上部署,为深度学习在边缘设备上的应用提供了一套可行性方案。
其他文献
在分析和研究水土保持的相关问题时,主要利用模拟降雨系统开展室内试验,该方法得到了普遍应用和推广。通过模拟降雨方法能够在不受自然因素影响的基础上,进行降雨的产流和入
近几十年来,电力电子技术迅猛发展,电力电子变换器在各种设备中占据了重要地位,甚至是核心地位。其中,矩阵变换器作为性能良好的电力变换器受到了深入而广泛的研究。随着交流
弓网电弧现象给高速列车的安全可靠运行带来了潜在的威胁,在铁路继续提速的现实需要下,对弓网电弧的研究和检测显得更为迫切。揭示弓网电弧声信号内部参数及其独特特征有望为研究电弧损伤机理,准确识别弓网电弧以及改善弓网服役工况奠定数据参考和理论基础。国内外学者对弓网电弧的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电气、电磁、光学特性上,为弓网电弧的检测提供了一定的依据并得到了现实应用。随着数字信号处理技术和小波分析方法的迅速发展,
面对电网发展的新趋势、新要求,充分利用现有电网资源,提升线路输电能力,降低输电成本,使得动态热定值成为重要的智能电网技术。动态热定值是指在实时气象条件(风速、环境温
金属有机骨架材料(Metal organic frameworks,MOFs)作为一种结晶多孔材料,由金属离子/金属簇与有机配体连接形成。由于MOFs表现出高的比表面积、高孔隙度以及结构可调性,在学
本文主要研究了人参西洋参茎和叶中皂苷的分布;确立了结晶法和酶转化法制备三醇类皂苷Re、Rg1单体的工艺。利用甲醇浸提法获取人参、西洋参茎和叶总皂苷,经高效液相色谱(HPLC
当前,电子商务的不断发展使得网上购物日益普及,开网店、做微商逐渐成为年轻人创业的主要形式之一。与此同时,一些不法分子也利用各类运营平台服务商的管理漏洞来行骗,严重侵
畜禽养殖污染成为环境污染的重要污染源之一,国内环境介质中抗性基因污染问题也随之加剧,对环境生物、人类健康和社会经济存在大范围的潜在不利影响,基于此抗性基因污染已经
研制了性能稳定的10%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悬浮剂。通过对润湿分散剂、防冻剂、增稠剂的筛选,确定了10%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悬浮剂优惠配方。用TURBISCAN LAB分散稳定性
随着微机械加工技术和电子技术的发展,大功率电子器件越来越广泛地应用到生产和生活的各个方面。但是随着电子电器等设备功率的提升,其散热问题越来越成为制约其发展的瓶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