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胰腺癌是第二大消化系统肿瘤,在所有的消化系统癌症中,其发病率仅次于结直肠癌,与肝癌的发病率相当,但其病死率却远高于肝癌,虽是美国男性发病率第十位的癌症,但是其致死率却排在第四位。我国男性胰腺癌的发病率在2000-2011年间逐年攀升,目前胰腺癌是我国发病率第十位的癌症。如果仍然没有更加有效的治疗方案,胰腺癌在未来十年内有望成为全球第二大致死性癌症。胰腺癌起病隐匿,进展迅速,无特异性肿瘤标志物,早期即可发现淋巴结及远处转移,因此其根治性手术切除率很低,只有不到20%的胰腺癌患者在发现该病时尚有手术机会。美国癌症报告指出胰腺癌患者5年生存率小足7%,死亡患者中合并远处转移的患者所占比例超过50%,远高于其他癌症。因此,深入研究胰腺癌的侵袭转移机制对提高胰腺癌手术可切除率,提高胰腺癌患者生存时间显得格外重要。遗憾的是,到目前为止,胰腺癌的增殖及侵袭转移机制仍然不是特别清楚。氧甾酮结合蛋白(Oxysterol-binding protein,OSBPs)是一类胞质泡状蛋白,相类似的还有氧甾酮结合蛋白相关蛋白(OSBP-related proteins,ORPs),它们在与氧甾醇结合形成复合体后被转运到高尔基体参与细胞内脂质,胆固醇的代谢调节。这一家族一共有12个成员组成,其中ORP4或OSBP2近些年的研究较多。研究发现OSBP2在细胞及组织的存活及生长发育等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同时也发现OSBP2与子宫颈癌、卵巢癌、白血病等恶性癌症的发生发展有着明显的相关性。根据既往的研究可以推断,OSBP2可能是一个促进癌症发生及侵袭转移的分子蛋白。因此,OSBP2可能作为一个新的胰腺癌治疗靶点,在胰腺癌的预防及治疗等发面发挥重要作用。但是,OSBP2与胰腺癌的相关研究尚未见报道。在前期的研究中,我们发现OSBP2促进胰腺癌细胞的增殖,运动与迁徙,且这些生物学特性的改变与上皮-间质细胞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相关,但是OSBP2通过何种通路引起这种改变尚不清楚[23]。基于此,我们设计了相关实验,运用多种实验技术深入探讨了OSBP2通过何种通路影响胰腺癌的恶性生物学特性。研究目的深入探讨OSBP2影响胰腺癌增殖、运动及迁徙过程的作用及具体可能的信号通路。研究方法1.流式细胞术检测OSBP2水平上调或下调的胰腺癌细胞,查看OSBP2是否通过坏死或凋亡途径调节细胞的增殖。2.Western blot检测胰腺癌细胞中,OSBP2基因的上调或下调对坏死及凋亡基因表达的影响。3.Western blot检测OSBP2是否通过已知胰腺癌侵袭转移信号通路调节胰腺癌的生物学特性。结果1.与对照组相比,OSBP2敲减的ASPC-1细胞中凋亡及坏死的比例明显升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OSBP2过表达的BXPC-3细胞中凋亡及坏死的比例未见明显改变(p>0.05)。2.OSBP2的表达量与凋亡执行者基因caspase-3的表达量成反比;OSBP2的表达量与坏死相关基因RIP3及MLKL的表达量成反比;OSBP2的表达量与外源性凋亡途径相关基因caspase-8的表达量成反比;OSBP2的表达量与内源性凋亡抑制基因Bcl-2的表达量成正比;OSBP2的表达量与内源性凋亡促进基因Bax的表达量成反比;3.OSBP2的表达量与细胞中EGFR的表达量成正比;OSBP2的表达量与活化的SRC、AKT的表达量成正比;OSBP2的表达量与E-cadherin、p21的表达量成反比;OSBP2的表达量与活化的ERK的表达量成正比;OSBP2的表达量与活化的STAT3的表达量成正比。结论1.OSBP2抑制胰腺癌细胞的凋亡与坏死。2.OSBP2同时通过抑制内源性及外源性凋亡途径抑制胰腺癌细胞的凋亡。3.OSBP2可能通过激活EGFR/AKT/p21通路、EGFR/SRC/E-cadherin通路、MAPK通路及STAT3通路促进胰腺癌细胞的迁徙与转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