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天然产物最初来自于药用动植物,是新药及新药先导化合物的重要来源。自从发现动植物内共生菌在与宿主长期协同进化过程中,形成特殊的代谢途径,能产生结构新颖、活性显著的化学成分,且其具有易于培养以及能够大规模发酵等特点,而成为天然活性成分的新来源。毛壳菌(Chaetomium)是真菌毛壳菌科(Chaetomiaceae)中的一个大属,有100多个种。研究表明,该属真菌能产生萜类、留体类、细胞松弛素类、氧杂蒽酮类和缩酚酸环醚类等多种结构类型的活性化合物,其次生代谢产物值得深入研究。球毛壳菌Chaetomium globosumML-4是青岛农业大学王凤舞博士课题组从青岛海域牡蛎(Oyster)中分离得到的一株共生菌,球毛壳菌Chaetomium globosum IFB-WQ是南京大学功能生物分子研究所从药用植物白茅(Imperatacylindrical)中分离得到的一株内生菌。本学位论文对Cglobosu.ML-4发酵液和C.glbosum IFB-WQ固体发酵产物的化学成分分别进行了研究,以期为新药研发提供先导化合物。Cglobosu.ML-4发酵液经乙酸乙酯萃取得粗浸膏3.2g,C.globosu IFB-WQ固体发酵产物的氯仿甲醇提取物先后经乙酸乙酯和正丁醇萃取得粗浸膏26g和17g。粗浸膏经硅胶柱层析粗分离后,以TLC和1H-NMR谱为指导,综合运用硅胶柱层析、Sephadex L H-20凝胶柱层析、反相柱层析、制备薄层层析以及高效液相色谱等方法对组分进行分离纯化,结果从菌株ML-4中分离得到5个化合物(1~5),从菌株IFB-WQ中分离得到6个化合物(1~2和6~9);采用高分辨质谱、ID和2D核磁共振谱等波谱技术及文献比对的方法对化合物结构进行鉴定,上述化合物分别被鉴定为iso-chaetoglobosinVb(1)、chaetoglobosinV(2)、tyrosol(3)、5-methyluracil(4)、uracil(5)、chaetoglobosinFex(6)、chaetoglobosin W(7)、cytoglobosin I(8)和 cytoglobosinAb(9)。其中化合物iso-chaetoglobosinVb(1)和chaetoglobosin V(2)同时从两株C.globosum中分离得到。本学位论文首次报道了cytoglobosinAb(9)的波谱数据,iso-chaetoglobosinVb(1)的绝对构型有待进一步鉴定。采用MTT法测定了化合物1、2、6和9对人肝癌细胞株SMMC-7721的体外细胞毒活性,结果发现,化合物2对SMMC-7721细胞具有较强的增殖抑制活性,其IC50值为60.5μg/mL,阳性对照顺铂的IC50值为7.92μg/mL;化合物2对SMMC-7721细胞的增殖抑制活性呈现明显的浓度依赖性。化合物1、2、6、7、8和9为细胞松弛素类化合物,文献表明,该类化合物具有抗肿瘤、免疫抑制、抗氧化等多种生物活性。我们前期研究发现,该类化合物对MPP+诱导的PC12细胞损伤具有显著的保护作用,是潜在的抗帕金森病(PD)天然药物,上述细胞松弛素化合物的抗PD活性将在后续实验中做进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