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Ad hoc路由协议根据它们的路由策略的不同,总的来说可以分为table-driven和on-demand-driven两类。Table-driven路由协议要求每个网络节点的路由表中,要存有到所有可能的目的节点的路由,以便当节点需要发送数据报文时,可以立即从路由表中找到可用的路由。On-demand-driven路由协议只有在源节点要求的情况下才会尝试建立路由,根据需要探测网络的拓扑结构。NDMR(Node-Disjoint Multi-path Routing)协议以AODV(Ad Hoc On-Demand Distance Vector)和DSR(Dynamic Source Routing)协议为基础,是一个On-demand路由协议。同AODV和DSR相比较,NDMR协议明显的降低了路由开销,并且在一对源节点和目的节点之间建立多条node-disjoint的路由。在默认条件下,如果没有链路中断发生,NDMR协议将会从多条node-disjoint的路由中选择最短的路由进行通信。在分析了NDMR协议的基础之上,本文提出了I-NDMR(Improved Node-Disjoint Multi-path Routing)协议,改进该协议的目的是减少多对源-目的节点之间共享的链路数目并降低这些链路的负载。I-NDMR协议的主要思想是选择负载最低的路由而不是路径最短的路由来发送数据报文。为达到这一目的,负载评估和负载更新方案被添加到原NDMR协议中。负载评估方案估计每条已建立路由的链路负载信息;负载更新方案将根据链路负载的变化,周期性的更新每条路由的链路负载信息。这样,源节点可以获得每条node-disjoint路由的链路负载信息,进而可在已建立的node-disjoint路由中选择负载最低的路由进行通信。这些改进将会降低拥塞发生的几率,均衡网络的负载,提高网络的传输性能。本文通过仿真对NDMR协议和I-NDMR协议的性能进行比较,利用改变节点数目、节点移动速度等仿真参数来模拟不同的网络环境。I-NDMR协议路由层有限状态机模型在原NDMR协议路由层有限状态机模型基础上,新增了Load_Eval和Load_Update状态,分别对应负载评估和负载更新方案。仿真结果显示I-NDMR协议通过选择负载最低的路由传输数据报文,降低了数据报文在节点缓冲区的等待时间,进而获得更低的延迟。尽管负载更新方案会增加协议的路由开销,但仿真显示两协议的路由开销差异很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