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苍鹭是具有代表性的湿地水禽之一,是能很好反映湿地生态环境变化的指示物种。由于1999年以来连年的干旱或火烧,从2002年起扎龙自然保护区开始连年注水生态恢复。2004~2006年3~5月,在扎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通过定点观察法、GPS定位、因子测定法等方法对苍鹭巢址和非巢址的生境生态因子进行了测量与分析。经调查发现,所有的苍鹭巢均位于芦苇沼泽当中,说明其巢址选择对芦苇沼泽具有高度专一性;通过方差分析(F检验)表明苍鹭巢址生境选择具有特异性和非随机性。在对苍鹭的巢址与非巢址生境生态因子进行Mann-Whitney U检验的结果显示:巢下水深(p<0.01)、人为活动不频繁地距离(p<0.01)、人为活动频繁地距离(p<0.01)、植被密度(p<0.01)等生态因子差异极为显著,植被高度(p>0.05)、植被盖度(p>0.05)差异不显著。主成分分析表明水深、人为活动不频繁地距离、植被密度等因子构成了决定苍鹭巢址选择的必要因子,而人为活动频繁地距离、和植被高度构成了其第二主成分干扰因子,而植被盖度则被定义为隐蔽因子。运用Logistic回归方法,得到苍鹭巢址选择逻辑斯谛回归模型为P=1/(1+e1.764-0.002X1-0.04X2+0.004X3。建立了苍鹭巢址生境评价指数模型,并得到2004—2006年苍鹭巢址生境适合性评价指数分别为:HSI2004=0.6593,HSI2005=0.6869,HSI2006=0.6884。这表明:由于连年的注水,苍鹭的营巢生境质量较为稳定并呈现逐年提高的趋势。采用分布距离指数的方法得到2004—2006年苍鹭巢的空间分布格局的分布距离指数分别为:I2004=5.4148,I2005=5.2309,I2006=7.1717,结果表明苍鹭巢为聚集分布的状态,且呈现出聚集程度变大,营巢适宜生境增加的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