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编自小说《陆犯焉识》的电影《归来》自上映以来好评如潮,屡获电影奖项,票房与口碑双丰收。无疑这是一次成功的改编,也带给我们新的思考:从《陆犯焉识》到《归来》在故事情节、结构、主题思想、情感意蕴等方面发生了哪些转移?哪些被突出强调?哪些被省略删减?暗含着改编者怎样的知识结构与价值取向?本文试图通过分析《归来》的改编重点探讨以上问题。本文分为个三部分,引言、正文和结语。引言部分交代《归来》和《陆犯焉识》各自取得的成就,并罗列了近年来学术界对《归来》和《陆犯焉识》的研究现状,进而引出本文研究的主要问题与观点。正文分三个章节,第一章比较小说和电影文本的不同侧重点,第二章重点论述小说和电影的共同聚焦点女性形象的差异性及形成差异的原因,第三章分析张艺谋对小说《陆犯焉识》“文革元素”的改编,通过人伦与人性、政治与时间、家庭与命运之间的对比,阐释作者对“文革”的思考。结语总结了电影《归来》对小说《陆犯焉识》的总体改编启示,分析了严歌苓和张艺谋各自作品的优点同时指出其某些方面的不足。电影的改编须以文学为灵魂,《归来》的改编放大了小说《陆犯焉识》中的爱情元素,淡化了“文革元素”的政治性,迎合了电影的商业化氛围,满足了观众的期待视野,保证了电影的票房,削弱了对“文革”时期人性中所折射出的丑恶面的反思,致使很多影评人认为《活着》的张艺谋没有“归来”。但本文通过比较分析,论证了《归来》无论是思想的深度还是制作的精良,都称得上现今改编电影的典范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