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温环境下弱胶结红砂岩动态力学性质试验研究

来源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jl6402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的能源供给的大部分仍然是靠煤炭来完成,由于储量分布不均再加上中东部地区早期开发早,所以我国中东部地区煤炭资源几乎消耗殆尽,因此形成了我国现在煤炭开发的格局,即向深部以及西部地区发展的趋势。特殊的成岩环境和沉积过程,造成我国西部地区广泛分布着中生代侏罗系、白垩系胶结程度较低的一类软岩地层。弱胶结岩石的胶结能力差,受扰动后易产生裂隙,形成导水通道,给工程建设和安全带来隐患。目前工程中常采用人工冻结法进行施工,冻结地层开挖过程中,常使用动力机械开挖或者钻眼爆破法。无论是哪种方法,冻结岩体都经常处于动态荷载中,冻结岩体在动态荷载下的力学响应不仅关系到工程的高效掘进,还影响到冻结壁的安全稳定。本文针对西部井筒工程中常见的弱胶结红砂岩,对其负温环境下的动态力学性质开展研究。从加载速率、温度效应、侧向约束作用三个方面为切入点,利用改进后的霍普金森杆实验系统,首先对常温下干燥和饱水弱胶结红砂岩动态力学性质进行研究,分析含水条件对其动态力学性质的影响;其次,根据现场冻结温度,设置试验温度梯度为25℃~-25℃,开展负温环境下弱胶结红砂岩的动态压缩、拉伸性能研究,建立加载速率、温度、约束状态与其动态力学特征参数的关系;基于SHPB能量分析方法,分析讨论了单轴压缩加载时冻结饱水弱胶结红砂岩的能量耗散规律,最后分析了岩石的宏细观破坏特征,并进行了相应的解释。围绕着负温环境下弱胶结红砂岩动态力学响应,本文取得了一定的结论,主要表述如下:(1)采用XRD、SEM、低温压力机、声波测试仪等多种测试手段对弱胶结红砂岩的物理力学性质进行分析。通过试验确定了弱胶结红砂岩的矿物成分,岩石内部颗粒接触方式,纵波波速特征等。准静态试验结果表明,干燥和饱水状态下弱胶结的力学特征参数均具有显著的温度效应。干燥岩石的压缩强度、拉伸强度均随着温度的降低而增加;饱水岩石的压缩强度、拉伸强度随温度降低先增加后减小的变化趋势,拐点均在-15℃出现。对比干燥和饱水岩石的准静态力学强度及弹性模量,发现水的存在对弱胶结岩石力学行为具有显著的影响,干燥岩石抗变形能力强于饱水岩石。(2)针对含水状态对弱胶结红砂岩动态力学性质影响,通过调节撞击杆冲击速率下施加不同荷载,开展了两种含水状态下岩石的单轴及侧向约束下的动态压缩试验,以及基于巴西圆盘试验的动态劈裂拉伸试验。通过试验得出,岩石动态力学性质与加载速率(应变率、加载率)密切相关,各项力学特征参数均表现出加载速率的强化效应。水的存在对弱胶结岩石有显著的劣化效应,干燥岩石动态强度均大于相应的荷载形式下的饱水岩石强度。侧向约束对岩石的动态力学性质影响显著,动态压缩荷载作用下,岩石的强度及临界应变均显著提升。(3)针对负温环境下的饱水弱胶结红砂岩动态力学响应问题,利用改进后的SHPB实验系统进行了不同应变率的动态压缩试验,及基于巴西圆盘实验的动态劈裂拉伸试验,分析和讨论了负温梯度、应变率及约束状态对饱水弱胶结红砂岩的动态力学响应的作用规律。试验发现,负温范围内对岩石破坏随着温度降低存在由脆性向塑性转变的趋势;各温度下饱水弱胶结红砂岩均对应变率敏感,随应变率的增加出现强度提高的特征。综合考虑弱胶结岩石的温度效应和应变率效应,对两个主要影响因素与强度进行拟合,发现各温度下动态单轴压缩强度与应变率的关系可以近似的表示为:对比单轴及侧向约束时的动态强度发现,各温度下侧向约束影响因子值均大于1,体现了侧向约束对负温环境下岩石承载能力的提升。(4)饱水弱胶结岩石的强度和动态弹性模量在动态荷载作用下表现出显著的温度效应。在室温至-15℃范围内,岩石动态压缩强度随温度降低呈增高趋势,-15℃~-25℃温度范围内,随温度降低强度减小,在负温范围内呈双折线状,表明弱胶结红砂岩的动态拉伸性质同样受到加载率和温度环境的共同影响。(5)基于SHPB的能量算法,对弱胶结岩石在动态单轴压缩破坏中的能量耗散问题进行研究,分别对常温下干燥和饱水岩石、负温下饱水弱胶结红砂岩的耗散能随加载速率和温度变化关系进行分析和讨论。结果发现,常温下干燥和饱水试样的耗散能均具有显著的应变率相关性,与应变率具有线性正相关关系。当岩石处于负温环境时,在低应变率下内部颗粒是主要的力学响应载体,当应变率增加后,温度对其内部结构的作用开始显现。为预测弱胶结红砂岩的能量耗散能力,建立单位岩石体积耗散能与温度和应变率的关系。(6)针对经历水力热耦合作用后的岩石宏细观破坏特征进行分析。首先对压缩及拉伸荷载作用下的岩石破碎形态进行研究,分析温度及加载速率对岩石破坏的作用规律。对水热岩耦合作用机理进行分析,提出了温度的强化作用和弱化作用的细观机制,强化作用主要体现在岩石内部机制的收缩,水冰相变对岩石内部孔隙的固态填充,弱化作用是由于颗粒间在负温下收缩系数不匹配,水冰相变引起的冻胀力作用。就本试验而言在-5℃~-15℃温度范围内,强化作用起主导地位,在-15℃~-25℃温度范围内,弱化作用则更为显著。(7)通过对岩石断口的SEM图像分析发现,弱胶结红砂岩的断裂形式主要为胶结物破坏,颗粒间破坏,伴有少量的穿颗粒破坏,温度梯度对岩石断口形貌产生显著影响。
其他文献
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人类对煤炭资源的开采强度不断提升,矿井开采深度不断加深,高采深矿井作业场所的环境温度较高,同时受热害影响的矿井数量也在不断增加,高温环境下不仅会危害作业人员生理健康,同时还会降低工作效率进而导致工伤事故频发,对矿井安全生产工作造成不利的影响,因此研究矿井热害对煤炭资源安全高效开采具有重要意义。采煤工作面在采煤过程中存在多种热源,可分为绝对热源、相对热源和采空区漏出的热风,其
我国煤炭资源开采多为井下开采(占95%以上)且普遍采用垮落法管理采空区顶板,垮落法管理顶板造成矿区地表沉陷、矸石堆积、地下原水循环系统失衡、瓦斯积聚等一系列问题。而作为绿色开采技术的代表,充填开采方法相比传统垮落式开采方法可以较好地把煤炭开采活动对生态环境、安全生产、水土资源和基础设施等影响限制在可控范围之内,极大地改善矿区生态环境。因此对充填开采技术与装备开展创新与理论研究既契合国家能源战略的重
花生是我国产量丰富、食用广泛的一种农产品,其营养价值高,是重要的植物油和植物蛋白来源。但花生在种植、运输、存储的过程中易产生霉变,其中黄曲霉和寄生曲霉会产生次生代谢物-黄曲霉毒素,黄曲霉毒素具有强致癌性。近年来黄曲霉毒素污染食品事件频出,已严重影响食品质量并对人类健康产生威胁,因此,及时准确地检出霉变花生对确保我国食品安全和人类健康意义重大。传统的湿化学方法耗时长、成本高、对样本具有破坏性且为抽样
古书画作为人类文明宝贵的、不可再生的财富,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意义。然而,古书画作品在长期保存过程中,由于自然环境、人为破坏等多种因素影响,易遭受各种病害的侵蚀。其中,污渍是最为常见的病害之一。污渍的存在,不但直接影响纸质文物的品相,严重降低了书画作品的艺术价值,有时甚至对纸质文物所携带的文字、图案、色彩等重要信息造成遮挡,影响了书画作品的研究、探索和解译。虚拟修复能够恢复古书画的原始风貌,为
人生观是人生道路的总钥匙、总开关。自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多次讲话中提及人生观,特别是共产主义人生观培育的重要意义,强调人生观培育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地位。在纪念每一位老一辈革命家的座谈会上,总书记都强调老一辈革命家之所以能矢志不渝地为革命和建设事业兢兢业业、鞠躬尽瘁,就因为他们始终胸怀共产主义远大理想,树立了牢固的共产主义人生观。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在全面
当今社会少年儿童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将来要肩负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少年儿童的价值观是少年儿童成长过程中的重要内容,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存在深远的影响,因此这一时期的少年儿童价值观教育的探索研究有了现实的必要性和迫切性。党的十八大以来,价值观教育的培育工作引起党中央的高度重视,党中央在继2018年12月8日召开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后,又于2019年3月召开了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
东部草原区是我国东北部重要的煤-电生产基地,煤炭资源的长期高强度开采加剧了该区域能源供应和生态安全的矛盾,实施土地复垦成为缓解这一矛盾的必要措施。研究区目前在土地复垦过程中面临表土缺乏和复垦土壤持水能力差两大主要问题。本文以胜利露天矿上覆岩土层基质为研究对象,以未扰动表层土为改良目标,利用室内试验,研究上覆岩土层中可利用的粉壤土和砂土在不同混合比例下水分特征曲线、水分常数以及饱和导水率等水力性质的
中国东部矿区煤粮复合面积大,因采煤沉陷积水,导致大面积的耕地破坏。耕地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资源,进入21世纪后人地矛盾逐渐加剧,采煤沉陷地复垦成为中国亟待解决的问题。充填复垦技术是使大面积采煤沉陷地恢复为耕地的有效手段,煤矿区借助滨黄河的优势,采用黄河泥沙充填复垦采煤沉陷地,既可疏浚黄河下游淤积的泥沙,又能实现土地的综合整治增加耕地数量,具有显著的社会及生态效益。然而黄河泥沙属壤砂土,砂粒质量分数
装配式U形钢板-混凝土组合空腹楼盖为新型大跨楼盖,由表层混凝土楼板和双向交叉空腹肋梁组成。在钢筋混凝土空腹楼盖底部外包U形钢板提高了楼盖的抗拉强度,解决了下肋混凝土开裂的问题,实现更大楼盖跨度的同时节省了模板用量。U形钢板-混凝土组合空腹楼盖具有自重轻,整体刚度大,楼层净空高,管线穿越方便,抗震性能好的特点,在大跨楼盖中应用广泛。大力发展多层大跨装配整体式建筑是实现建筑产业化的重要途径,现行规范无
矿区耕地的复垦是解决我国矿产粮食复合区耕地损毁问题的有效途径,而矿区复垦耕地的监测与评价是复垦工作的重要环节,有助于指导矿区复垦工作的实施。矿区复垦耕地的土壤扰动剧烈、生产力逐年恢复,使得作物生长响应的空间差异更为显著且随时间变化,因此开展精细监测与快速评价是十分必要的。然而,传统采样分析方法的采样点布设存在主观性,且增加采样点势必要增加监测成本,不利于大面积的长期监测;卫星遥感手段相对于复垦耕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