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子宫内膜癌93例临床分析

来源 :大连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sanji6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分析93例早期子宫内膜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研究分段诊刮在早期子宫内膜癌诊断中的临床价值,并探讨不同病理类型、病理分级、肌层浸润深度、腹水细胞学、CA125水平、病灶大小与盆腔淋巴结转移的关系,不同术式之间的比较及它们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妇科2002年1月-2005年3月收治的93例术前或术后诊断为Ⅰ、Ⅱ期子宫内膜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分段诊刮诊断子宫内膜癌灵敏度达91.3%,特异度为96.74%,特殊病理类型癌(除内膜样腺癌以外的病理类型)的诊断符合率(27.27%)低于子宫内膜样腺癌的符合率(93.94%),P=0.000;高分化癌的诊断符合率(27.78%)低于中低分化癌的符合率(80%),P=0.016。2.特殊病理类型、肌层浸润深度≥1/2、病理分级>G2、血清CA 125>75/45U/ml(绝经前/绝经后)、内膜病灶最大径线≥4cm的Ⅰ期子宫内膜癌患者分别较子宫内膜样腺癌、肌层浸润<1/2、病理分级≤G2、血清CA125≤75/45U/ml、内膜病灶最大径线<4cm患者盆腔淋巴结转移机率高。结论:1.分段诊刮对子宫内膜癌诊断具有重要意义,但在特殊病理类型、高分化癌和分期诊断上存在局限性,符合率低。提示术中先行切除子宫行冰冻病理检查进一步明确有无高危因素对决定术式(盆腔淋巴结切除)很有必要。2.术前分段诊刮存在一定的漏诊率,对于诊刮病理为不典型增生甚至增殖状态子宫内膜的患者,应结合患者年龄、绝经与否、出血形式及子宫内膜超声表现综合判断,必要时行宫腔镜检查或子宫切除。3.特殊病理类型、子宫内膜样腺癌G3、肌层浸润≥1/2、血清CA125>75/45U/ml(绝经前/绝经后)、内膜病灶最大径线≥4cm是盆腔淋巴结转移的高危因素,盆腔及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切除对这些患者,特别是存在上述因素2项以上者的诊断和预后可能有益。4.筋膜外全子宫、双附件切除加全面探查术是早期子宫内膜癌患者的基本术式,扩大手术范围(宫旁组织、阴道的部分切除),可能对Ⅰ期患者,特别是低危组患者的预后并无帮助。
其他文献
随着无人值守变电站模式的推广和坚强智能电网的建设,变电站巡检技术正在逐步向智能化方向发展。本论文在对该领域国内外研究动态进行调研和分析的基础上,重点针对500kV敞开
本文对新中国50 年来的工业化进程进行了回顾,回顾按改革开放前30 年和改革开放后20 年两个时期进行,指出前30 年我国工业化有高速发展,但也带来一系列问题;后20 年改革开放为我国工业化注
构建大监督体系,凝聚监督合力,开展全方位监督,是落实全面从严治党的要求,是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需要,也是加强企业内部管控、提升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本
<正>(2009年3月2日)按照中央统一部署,我行从去年9月中旬到今年2月底,认真扎实组织开展了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按照总行统一部署,全行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开展学
虚拟现实技术作为一种新的设计表现手段具有无与伦比的优越性,它使传统的数字艺术设计专业的设计表现方式产生了重大的转变。论文在分析数字艺术设计专业建立虚拟现实配套实
为了保证挥发酚测定的精密度和准确性,本文从显色剂4-氨基安替比林(简称4-AAP)的纯度对空白值的影响以及实际水样用氯仿萃取后出现乳化现象时,所采取的破乳方法效果比较等方
20世纪90年代以来,E-learning在教育领域得到了迅速发展和应用,经过十几年的实践和反思,人们逐渐发现在线学习也有着难以避免的缺陷,传统的课堂教学仍然具有不可比拟的优势。
研究背景及目的:胃癌(Gastric cancer)是预后差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手术切除是其根治性治疗的主要手段。但是,多数患者就诊时已属中晚期,手术切除的病人术后也多发生复发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