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分析93例早期子宫内膜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研究分段诊刮在早期子宫内膜癌诊断中的临床价值,并探讨不同病理类型、病理分级、肌层浸润深度、腹水细胞学、CA125水平、病灶大小与盆腔淋巴结转移的关系,不同术式之间的比较及它们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妇科2002年1月-2005年3月收治的93例术前或术后诊断为Ⅰ、Ⅱ期子宫内膜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分段诊刮诊断子宫内膜癌灵敏度达91.3%,特异度为96.74%,特殊病理类型癌(除内膜样腺癌以外的病理类型)的诊断符合率(27.27%)低于子宫内膜样腺癌的符合率(93.94%),P=0.000;高分化癌的诊断符合率(27.78%)低于中低分化癌的符合率(80%),P=0.016。2.特殊病理类型、肌层浸润深度≥1/2、病理分级>G2、血清CA 125>75/45U/ml(绝经前/绝经后)、内膜病灶最大径线≥4cm的Ⅰ期子宫内膜癌患者分别较子宫内膜样腺癌、肌层浸润<1/2、病理分级≤G2、血清CA125≤75/45U/ml、内膜病灶最大径线<4cm患者盆腔淋巴结转移机率高。结论:1.分段诊刮对子宫内膜癌诊断具有重要意义,但在特殊病理类型、高分化癌和分期诊断上存在局限性,符合率低。提示术中先行切除子宫行冰冻病理检查进一步明确有无高危因素对决定术式(盆腔淋巴结切除)很有必要。2.术前分段诊刮存在一定的漏诊率,对于诊刮病理为不典型增生甚至增殖状态子宫内膜的患者,应结合患者年龄、绝经与否、出血形式及子宫内膜超声表现综合判断,必要时行宫腔镜检查或子宫切除。3.特殊病理类型、子宫内膜样腺癌G3、肌层浸润≥1/2、血清CA125>75/45U/ml(绝经前/绝经后)、内膜病灶最大径线≥4cm是盆腔淋巴结转移的高危因素,盆腔及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切除对这些患者,特别是存在上述因素2项以上者的诊断和预后可能有益。4.筋膜外全子宫、双附件切除加全面探查术是早期子宫内膜癌患者的基本术式,扩大手术范围(宫旁组织、阴道的部分切除),可能对Ⅰ期患者,特别是低危组患者的预后并无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