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流行性感冒是一种非常严重的全球性的呼吸道传染病,是人类常见的上呼吸道感染疾病之一。它的流行特点是速度快、危害性大、极易变异、难以控制等。流感病毒表面抗原能不断的发生抗原漂移和转换,使本来有效的疫苗对变异株失去保护效果,致使流感难以控制。在研究流感病毒的过程中,对病毒流行的预防和控制任重而道远。所以,研制具有广谱保护特性的流感疫苗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和巨大的经济价值。同时,动物实验对研究流感病毒和评价疫苗有效性起到重要的作用,因此,流感病毒感染动物模型的合理建立显得尤为重要。本论文以沙鼠、豚鼠、雪貂、树鼩作为研究对象,分别评价四种动物作为流感病毒动物模型的敏感性、相似性、可重复性、安全性、易行性和经济性。选择最适动物模型,评价基于A型流感病毒高度保守的M2e蛋白和B型流感病毒高度保守的BM2蛋白设计的新型A+B型广谱流感缓控微球噬菌体展示疫苗的免疫原性和保护性效果。首先,采用三个型别的流感毒株A/威斯康星/67/2005(H3N2)、A/广岛/52/2005(H1N1)和B/马来西亚/2506/2004以滴鼻方式感染沙鼠、豚鼠、雪貂、树鼩拟建立流感病毒动物模型。观察四种动物被感染后的病理生理反应,采用血凝实验、RT-PCR鉴定感染后鼻腔和肺部是否有病毒分布,利用细胞培养法检测病毒载量的变化。通过流感病毒动物模型的建立,为疫苗免疫原性及保护效果的研究提供了一定的实验依据。根据此结果,我们选择豚鼠和雪貂作为模式动物进行噬菌体展示流感通用疫苗的免疫原性和保护性效果评价。以滴鼻的方式用毒种攻击豚鼠(50μ1/只)雪貂(200μ1/只),每天观察感染动物的临床症状,并于感染后第1、3、5、7、9、11和13天,取鼻腔洗液和肺组织以细胞培养法检测病毒效价。经实验确定,鼻腔中和肺组织中病毒滴度在3日时达到峰值。之后,将制备好的噬菌体微球疫苗以滴鼻的方式免疫豚鼠(50μ1/只)和雪貂,(200μl/只),于第10天、第20天进行加强免疫。分别于第三次免疫后第十四天和第三十天对动物进行采血,用ELISA分别检测血清中抗-M2e IgG和抗-BM2 IgG的滴度。三次免疫完成后用血凝效价为1:1024的毒株分别攻击豚鼠和雪貂。三天后处死动物,用细胞培养法测定呼吸道及肺组织病毒滴度,检测噬菌体微球疫苗是否有保护作用;并取动物的肺脏、支气管做组织病理切片,观察病变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