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随着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People who living with HIV/AIDS, PLWHA)人数的不断增加,目前关注PLWHA的生存状态,了解其高危行为,探讨影响高危行为的因素,寻求提高PLWHA的生活质量,防止艾滋病进一步扩散显得至关重要,因此有必要对此开展专题研究。目的调查云南省PLWHA的社会支持现状,受到的歧视及自身感受的耻辱情况,及其确证为HIV阳性后的艾滋病相关高危行为情况,分别探讨社会支持、耻辱感和高危行为的影响因素,为评估“四免一关怀”政策的效果和制定相关政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问卷调查为主,辅以深入访谈进行研究。采用固定场所连续抽样方法,抽取在2012年5月15日至6月14日期间,芒市、瑞丽市和陇川县随访到的,年龄大于18岁,非近3个月内发现的300名PLWHA患者作为调查对象,进行问卷调查,并对所有在确证为HIV阳性后仍有艾滋病相关高危行为的对象进行深入访谈。采用肖水源制订的社会支持评定量表进行社会支持评价,简化艾滋病耻辱量表进行感受的耻辱评价。结果1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303份,收回有效问卷300份,有效率99%;对确证为HIV阳性后仍有高危行为的78名患者进行了访谈,收回访谈结果78份。2PLWHA的社会支持总分为37.90±8.01分,高于国内常模水平(34.56±3.73),t=7.219,P<0.001。社会支持总分不仅受民族、职业、婚姻,家庭年收入等一般人口学特征影响,还与亲人知晓,检测出HIV阳性时间的长短和抗病毒治疗等因素相关,其中受职业和婚姻的影响较大,无业和无配偶人群的社会支持水平低。3调查对象感受的耻辱得分0~15分,平均为(7.04±4.12);23.7%的调查对象耻辱感严重;耻辱与民族、职业、病情分类、亲人知晓、生活救助关系密切,汉族、无业者、HIV感染者、无亲人知晓和未接受过生活救助者的耻辱感相对较局。4PLWHA向周围的部分人群隐匿了其HIV感染状况,其中向政府工作人员、邻居和朋友隐匿的比例相对较高,分别为36.3%、34.7%和24.0%,向医务工作者和亲人隐匿的较低;在被知道感染了艾滋病后,受到亲人、朋友和邻居歧视的比例相对较高,分别为12.5%、13.6%和16.8%;所有调查对象中有2人无任何人知道其HIV感染状况,其余298人中有22.8%(68人)因为艾滋病受到过社会其他人员的歧视。5在确证HIV阳性后,仍有26.0%(78人)的调查对象发生过无保护的高危行为。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发生艾滋病相关高危行为的危险因素为高耻辱感和在婚状态,重度耻辱感的OR值为1.89(95%可信区间为1.09-3.27),在婚的OR值为2.99(95%可信区间为1.43-6.26)。通过访谈发现高危行为的发生还与静脉注射吸毒人员缺乏清洁针具,部分女性艾滋病患者因生活困难而从事商业性行为等因素相关。结论无业和无配偶等PLWHA人群的生活状态令人堪忧,社会支持水平相对偏低;相当一部分PLWHA因为艾滋病而感到耻辱,部分人因为耻辱以及害怕被歧视而隐匿感染状况;部分PLWHA在被确证为HIV阳性后发生了高危行为,高危行为的发生与耻辱感较重和在婚状态等因素相关。建议加强对无业者、无配偶人群等人群的关怀,加强对PLWHA的管理,降低其耻辱感,针对在婚状态中的PLWHA积极的加强教育,以及家庭成员,尤其是配偶的告知和教育,防止艾滋病的二代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