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国务院关于加强困境儿童保障工作的意见》将社会工作纳入困境儿童保障工作体系以来,社会工作在困境儿童救助保护工作中的角色越发受到重视,如今在政府职能转型的大背景下,社会工作介入困境儿童保护工作更是拥有了广阔的发挥空间。对于困境儿童来说,良好的自我效能感水平可以让他们增进自我认同,激发对生活的希望,增强应对困境的能力,从而获得更好的成长,因此本文从社会工作角度出发,以重庆市S社区的9名困境儿童为研究对象,以运用小组工作方法提升这9名困境儿童自我效能感为研究主线,将社会工作实务与社会工作研究相结合,探索小组工作如何更有成效地介入困境儿童的自我效能感问题。在对S社区困境儿童进行需求调查的工作中,本文通过量表测量和结构访谈的研究方法发现这些困境儿童存在着对自我的认识不足出现认知偏差,不够自信不善表现自己,学习意识差学习动力不足,内心封闭不愿他人交往,情绪消极且管理能力弱,缺乏对困境的积极应对等自我效能感方面的危机,这些危机之所以会出现与他们自我效能感的不足有着不可或缺的关系,而以上问题又将进一步影响他们自我效能感的水平,由此形成一个恶性循环。为了提升S社区困境儿童的自我效能感,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自我概念,增强应对困境的能力,本文以自我效能感理论为指导并结合影响自我效能发展的四大效能因素即亲历的掌握性经验、替代性的经验、言语说服、生理与情绪状态设计了八次不同主题的小组活动,通过小组工作的方法对服务对象的自我效能感危机问题进行介入,提高小组组员在自我认同、人际沟通、情绪调节、未来规划、困境应对等方面的信心,帮助组员改善自我认知,认清自我能力,实现自我效能感水平的提升。在小组结束后通过小组过程评估、小组结果评估以及工作者自我评估等多种评估方式对小组活动成效进行检验,发现S社区参加小组的9名困境儿童的自我效能感量表得分在一定程度上均有提升,组员们问题应对的能力、与人沟通的能力、掌控情绪的能力都得到相应的提高同时也发掘了自我优势增强了自信心,自我效能感状况向着好的方向发展,小组经历对他们的自我效能感提升起着积极地作用。文章最后对本次研究进行了总结,得出以下结论:小组工作是提升S社区困境儿童自我效能感的有效手段,自我效能理论对提升困境儿童自我效能感具有较强的实践指导意义,多样化的小组活动内容更有利于实现小组目标。同时,根据本次实务过程也对本次小组的不足之处进行了反思以及对困境儿童自我效能感问题的介入提出了一些建议,为后续相关实践活动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