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与目的:当前垂体瘤治疗大部分是采用外科治疗方式,由最初的开颅手术发展至当前的经蝶入路手术,在治疗效果上得到显著提升,尤其是在应用到了神经内镜之后,使得经鼻蝶手术治疗垂体腺瘤可以实现微创化,临床效果更为理想。和显微镜下经鼻蝶手术治疗垂体腺瘤对比而言,神经内镜具备多方面的优势。最近几年时间里神经内镜的应用逐渐普遍化,所以关于神经内镜和显微镜下手术治疗垂体腺瘤的报道也逐渐增加,认为神经内镜能够产生良好的治疗效果,而且手术创伤更小,在操作上也相对简捷,同时并发症也可以控制在较低范围内,属于一种微侵袭神经外科技术。研究方法与过程:本文收集整理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神经外一科从2014年1月到2016年10月于收治确诊为垂体瘤,并行经鼻蝶垂体瘤切除术的患者一共有121例,在术后出具的病理报告都确定是垂体腺瘤。在这里面,行神经内镜下的有61例,行显微镜下的有60例。所有患者都是首次手术,同时都没有接受过药物治疗或者是放射治疗。在神经内镜组当中,男女人数分别是22例、39例,患者平均年龄为48.6岁,平均病程为18.9个月;在显微镜组当中,男女人数分别是25例、35例,患者平均年龄为45.5岁,平均病程为16.8个月。全面收集整理患者的术前基本资料、影像学与内分泌检查结果、临床症状、术后住院时间与症状缓解表现、激素恢复,还有并发症等,具体包括有脑脊液鼻漏、颅内血肿、颅内感染,垂体功能低下、鼻出血及鼻塞、尿崩等。数据采用Eecel2007进行初步整理,通过SPSS22.0软件实施统计分析,使用x?s代表主要计量资料服从正态分布,如果未服从正态分布则应用M(Q25~Q75)代表。两组之间的计量资料对比满足正态分布通过T检验完成,如果为满足正态分布则通过非参数秩和检验完成。所有计数资料的对比都要执行Pearson卡方检验。具有显著性标准为α=0.05。针对神经内镜和显微镜之下经鼻蝶手术将垂体腺瘤切除之后出现的并发症进行对比分析,寻找到这两种手术方式存在的区别,从而能够给经鼻蝶切除垂体瘤临床手术治疗提供参考借鉴。研究结果:通过对术后并发症进行对比分析能够发现,神经内镜组的并发症发生几率在整体上要低于显微镜组,同时具备显著性差异(P<0.05)。而行神经内镜组术后出现垂体功能低下、鼻相关症状以及尿崩的比率要低于行显微镜组,同时具备显著性差异(P<0.05)。而单用神经内镜技术具备更为明显的优势,集中表现在灵活性上。神经内镜手术操作并不需要使用到鼻窥器,所以能够基于广角下进行全景手术操作,与目标更加接近,明确掌握鞍区解剖结构,这样也可以更好的识别双侧颈内具备的动脉隆起以及视神经突起情况,将正常垂体排除掉,避免对正常组织带来严重损伤。而且神经内镜的镜头截面以及长度都不大,与显微镜对比而言,可以更加有利于在狭窄空间内进行手术操作,同时还可以避免削减鼻甲结构,只需要用棉片填塞撑开即可。在显微镜下手术治疗中,只能依赖有限空间完成操作,灵活性欠佳。神经内镜下的手术治疗是沿着患者鼻腔的生理通道进行粘膜切口,避免打开鼻中隔骨以及软骨,这样在术后可以更快的恢复舒适。研究结论:在对上述研究成果进行综合之后,阐释了单中心临床试验过程。虽然在本研究当中所收集到的手术样本数量并不多,同时还是属于病例回顾性实验,所得到的神经内镜下手术治疗垂体腺瘤术后并发症结果与显微镜下结果大体类似,然而神经内镜手术治疗垂体腺瘤并发症比例与显微镜下相比,还是具有明显优势。原因应该是针对神经内镜手术治疗操作实施了系统培训工作,使得术者及其助手能够熟练应用该项技术。经鼻蝶垂体腺瘤手术神经内镜组较显微镜组,术中出血量少,住院天数短,手术并发症几率低。其中,脑脊液漏和颅内感染发生率无差异显著性,而术后垂体功能低下、尿崩症及术后鼻塞、鼻出血发生率低。和显微镜下经鼻蝶手术治疗垂体腺瘤对比而言,神经内镜下手术治疗不需要应用到鼻内窥器,能够对鼻腔正常结构起到良好的保护作用,同时内镜下进行手术操作能够保持清晰与开阔的视野,同时还能够观察到深部术野侧方的具体状况,实现直视操作,有利于明确肿瘤切除情况,对垂体腺瘤进行完全切除,控制对正常垂体以及周边组织结构的损伤度,提升了手术的安全性与有效性,降低并发症的几率,缩减患者的住院时间。总而言之,神经内镜下经鼻蝶手术治疗垂体腺瘤的优势十分明显,属于一种理想的神经外科技术,可以进行大范围的应用普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