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导师刘志顺主任医师运用电针次髎治疗逼尿肌反射亢进疗效显著,不良反应甚少,但针刺参数的组合尚未进行优化,故我们先从动物试验的角度,以最大膀胱内压作为检测指标进行最佳针刺参数组合的探讨,为临床治疗提供一定的依据。方法1.用健康成年雌性SD大鼠24只建立脊髓横断模型。在全麻的状态下,以大鼠T10棘突为中心沿脊椎走行做2cm的纵行切口,咬除T10棘突及其全部椎板,在硬膜外用显微剪切断脊髓,造成SD大鼠横断性脊髓损伤模型。2.在反复测试后确定“次髎”穴的定位。3.将大鼠按照L8(24)正交试验表分组,同一试验重复3次。其中“留针时间、针刺深度、电针电流、电针频率”4个参数分别设定2个水平。所有大鼠出现尿失禁后(术后第14-20天),即开始进行相应治疗,电针的两个电极分别连接在两侧次髎穴的针灸针上,各实验号大鼠的针刺深度、电流、时间、频率分别按照上述的分组方法进行。4.分别在治疗1次后即刻、第10次治疗结束后即刻进行膀胱内压测定。结果针刺1次后即刻进行膀胱内压检测所得结果:方差分析表明,8种干预方法的即刻效应无显著性差异(P=0.294>0.05),“针刺深度、电针电流、频率、留针时间”四因素对即刻效应影响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针刺10次后即刻进行膀胱内压检测所得结果:方差分析表明,8种干预方法的10次治疗效应无显著性差异(P=0.461>0.05),“针刺深度、电针电流、频率、留针时间”四因素对10次治疗后效应的影响无显著性差异(P>0.05)。讨论8种干预组合的疗效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实验结束后反复思考并调研,总结出原因,阴性的原因还可能在以下几个方面:1、通过文献调研,考虑麻醉剂对试验结果的影响较大,下一步继续进行无麻醉针刺研究。2、针刺治病也存在量效关系,有累积效应,而且国外研究在运用骶神经调节法(sacral nerve stimulation,SNS)治疗逼尿肌反射亢进(detrusorhyperreflexia,DH)大鼠的试验中治疗时间是8小时/天,疗程3周,所以有可能本试验的治疗时间还不够,结果未能很好的显示出来。结论通过本次研究,未能得出电针治疗逼尿肌反射亢进的针刺参数优化方案,但为以后的工作奠定了基础,我们将根据此次实验的结果进一步完善实验方案,继续深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