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地质遗迹是历史文化和自然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存在着巨大的科学研究和文化学术价值;自然遗迹与人文景观相融合存在着巨大的旅游价值。建设以地质遗迹和地质景观为核心内容、具有旅游休闲功能的地质公园,对保护和开发自然遗产具有重要的意义青海湖国家地质公园位于青海省东北部。公园包括二郎剑园区、鸟岛园区、仙女湾园区和沙岛园区。特殊的地质构造、地理位置、生态环境和气候形成了集湖泊、河流、湿地、沙漠于一体的地貌景观。根据其成因的不同,本文将青海湖地质遗迹分为七类,即湖沼景观、河流景观、泉水景观、湖泊地貌、沙漠地貌、高山草地地貌、地质构造,并对每类地质遗迹的形成过程进行简要分析。本文利用层次分析法,根据地质遗迹旅游资源的特点构建出适合青海湖国家地质公园的评价体系,计算出各项评价因子的权重;然后利用综合评价法得出评价结果。通过对青海湖国家地质公园内主要34处地质遗迹资源的定量综合评价,公园内有Ⅰ级(属世界级)地质遗迹资源2处,占总数的5.9%;有Ⅱ级(属国家级)地质遗迹资源17处,占总数的50%;有Ⅲ级(属省级)地质遗迹资源15处,占总数的44.1%。青海湖国家地质公园为一级旅游区,其地质遗迹资源珍贵,值得保护开发。客观上为青海湖国家地质公园旅游资源的规划和开发提供了指导方向。本文对青海湖地质遗迹资源进行了定性评价。青海湖地质历史漫长,构造背景复杂,地质景观类型丰富而独特。丰富多样的地质地貌景观是系统、完整的地质教科书,是天然的地质博物馆。同时,地质遗迹资源的不可再生性使其更显珍贵和重要。湖沼、沙漠、泉水、高原草地和地质构造的结合使青海湖地质遗迹具有很高的科学研究价值。另外,青海湖地质遗迹具有相当高的旅游观赏价值,对其进行旅游开发将对经济不是很发达的青海湖带来可观的经济收入。通过对青海湖发展的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的分析,针对地质公园内的地质遗迹资源、生物资源、人文资源提出保护策划建议及开发建议,对青海湖国家地质公园的开发建设具有一定指导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