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血清MMP-9水平与脑梗死的关系,分析其与脑梗死病因的相关性,了解血清MMP-9水平的检测对评估脑梗死患者的病情及预后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发病后48小时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80例作为脑梗死组(CI组),经头颅CT或MRI检查确诊,随机分为TOAST分型中的大动脉粥样硬化性梗死组40例(LAA组),心源性脑栓塞组40例(CCE组),另选择40例入院体检者作为对照组(C组)。于入院次日清晨空腹抽取静脉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测定血清MMP-9水平。结果用SPSS17.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CI组患者血清MMP-9水平高于C组,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2.LAA组患者血清MMP-9水平与CCE组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3.将CI组患者进行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发现,血清MMP-9水平与NIHSS评分呈正相关(相关系数r=0.583,P<0.01);4.根据NIHSS评分分组比较血清MMP-9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5.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MMP-9与脑梗死的多种因素具有相关性(回归系数β=1.513,P<0.01)。结论:1.脑梗死组患者血清MMP-9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提示MMP-9可能参与了脑梗死的发病过程。2.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与心源性脑栓塞患者血清MMP-9水平变化无明显差异。3.脑梗死患者血清MMP-9水平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呈正相关,血清MMP-9水平可提示脑梗死患者的病情及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