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同伴运用胰岛素使用访谈工具对糖尿病(DM)患者教育的效果。方法:本研究为随机对照的社区干预实验。方便抽样法选取长沙市某两个社区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随机抽取38例使用胰岛素的DM患者。对照组接受常规健康教育;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由1名同伴运用胰岛素使用访谈工具对其进行访谈。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干预5个月末急性并发症发生次数、血糖相关指标以及对胰岛素的看法、胰岛素使用相关知识-行为等指标的变化。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整理,运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比较干预对DM患者的影响。结果:(1)76例社区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FBG)平均为7.80mmol/L,餐后2小时血糖(2hPBG)平均为11.19mmol/L,糖化血红蛋白(HbA,C)平均为8.58%,均不达标;接受过胰岛素使用相关健康教育的患者有50例,占65.79%。患者接受健康教育内容:如何注射胰岛素的有48例,占63.16%;如何保存胰岛素的有39例,占51.32%;如何依据自身情况调整胰岛素剂量的有22例,占28.95%;如何轮换注射部位的有33例,占43.42%;如何使用和对待针头的有19例,占25%;如何处理不良反应的有13例,占17.11%;掌握胰岛素使用相关知识情况:完全掌握的有10例,仅占13.16%;部分掌握的有40例,占52.63%;尚未掌握的有26例,占34.21%。(2)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表明:两组DM患者干预前后低血糖发生次数时间主效应和交互效应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干预前后实验组的低血糖发生次数减少了1.77次,对照组减少了0.63次,实验组的减少幅度大于对照组;FBG、2hPBG时间主效应和交互效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后实验组的FBG降低了0.64mmol/L,2hPBG降低了1.71mmol/L,对照组的FBG降低了0.03mmol/L,2hPBG降低了0.35mmol/L,实验组的血糖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对胰岛素的看法时间主效应和交互效应有统计学差异(P<0.05),干预前后实验组的对胰岛素看法总得分降低了28.54分,对照组降低了17.28分,实验组的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胰岛素使用行为方面的时间主效应及交互效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后实验组的胰岛素使用相关行为得分提高了9.15分,对照组提高了2.00分,实验组的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授权能力时间主效应及交互效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干预后的授权能力得分较干预前提高了1.22分,对照组提高了0.40分,实验组的提高幅度大于对照组;生活质量时间主效应和交互效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干预后生活质量得分较干预前降低了14.14分,对照组降低了5.03分,实验组生活质量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自我效能时间主效应和干预主效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考虑时间因素,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自我效能总得分降低了7.08分,实验组的自我效能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结论:(1)社区接受胰岛素治疗的DM患者血糖控制不佳,尤其是HbA1C达标率较低,社区提供的胰岛素使用相关的健康教育内容不够全面,患者掌握胰岛素使用相关知识情况不容乐观。(2)同伴运用胰岛素使用访谈工具进行访谈可更有效地减少DM患者低血糖的发生次数,以及降低患者FBG和2hPBG。(3)同伴运用胰岛素使用访谈工具对社区DM患者进行指导,可更有效改变患者对胰岛素的看法,树立良好的胰岛素使用相关态度,改变不良的胰岛素使用相关行为,有效提高患者的授权能力、生活质量和总体自我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