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居民家庭拥有的金融资产数量是一国经济金融化水平的重要标志,金融资产是其拥有财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一国金融资产总量的组成部分。例如,中国股市目前2/3资金来自居民家庭。家庭金融资产总量的快速增长将会推动了国民经济的发展,其配置结构的优化也将促进金融市场中金融工具的发展变化。因此,家庭金融资产在国民经济运行中发挥的作用也日益显著。微观来看,研究居民家庭金融资产的总量和结构的特征和影响因素,能够引导居民家庭合理规划金融资产投资,为金融机构了解居民投资需求并有针对性的开发金融产品提供重要依据;宏观来看,分析不同家庭对金融资产的选择行为,能够更好地认识我国居民金融资产选择的特点,为政府制定合理的金融制度、提供更好的金融服务指明方向。因此,研究居民家庭金融资产的配置行为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近年来,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程度的不断加深,金融市场逐步开放,国内经济迅猛发展,国民家庭收入日益提升,家庭金融资产投资发展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从上世纪中期开始,我国居民储蓄量在不断增加,与此相伴的还有各种金融工具的创新,家庭金融资产的选择空间逐步扩大,同时随着居民理财观念的日益增强,居民金融资产选择多元化趋势成为必然。然而,伴随着家庭金融资产选择行为越来越复杂,也产生了这一领域的一系列相关问题:家庭居民现有金融资产结构是否合理?不同类型家庭间金融资产的总量和结构有何差异?影响居民家庭金融资产存量和结构的因素有哪些?具有怎样的影响?对居民家庭金融资产的研究对宏观经济政策的制定具有何种意义?应如何制定相关政策来引导居民家庭优化家庭金融资产结构?针对上述问题,本文综合运用理论分析、计量统计分析以及比较分析的方法,对我国居民家庭金融资产的选择行为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具体分为以下几个部分:第一部分导论,主要阐述文章的研究背景、研究目的和意义,梳理现有研究概况,概括本文研究思路和方法;第二部分是关于家庭金融资产选择的理论界定。系统介绍了家庭金融的概念和发展历史、家庭金融资产的种类和特征以及相关家庭金融理论,为后文的实证分析奠定理论基础;第三部分是居民家庭金融资产投资现状分析。从居民持有金融资产存量和结构两个不同角度进行分析,指出现有居民家庭金融资产存在以储蓄为主、可投资种类较少,家庭投资缺乏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投资经验,容易受到相关因素影响等问题;第四部分分析了家庭金融资产选择行为的影响因素。包括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两方面内容。其中外部因素主要包括上市公司、金融机构、政府、媒体等机构以及社会互动等因素,内部因素则主要分析了居民家庭投资决策者的统计特征、风险偏好、家庭经济状况等因素的影响。第五部分是城镇居民家庭金融资产投资组合影响因素实证分析,首先根据理论分析提出文章的理论假设;其次运用微观调查数据,先从统计学的角度分析了居民家庭一些统计特征因素对金融资产选择的影响,然后运用因子分析将这些影响因素进行归纳为五个不同方面的影响因子,作为结构方程模型的潜在变量;最后构造结构方程模型进一步分析影响家庭选择金融资产的因素以及影响方向和程度,通过验证假设得出结论。第六部分针对研究结论,提出了政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