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秸秆作为一种传统能源具有产量大与分布广泛的特点,是我国工农业发展所需的宝贵资源,充分利用好秸秆资源既可以缓解我国资源紧张的问题又可以减轻大气污染的环境问题。但是,秸秆的不合理利用如露天焚烧、随地丢弃等不仅造成了严重的资源浪费,更是污染了全球的环境,对水源、空气、土壤以及人体造成的危害都是不可逆的。为了引导农户对秸秆进行合理利用,国家一方面制定了相关禁烧政策,加强对秸秆焚烧的监管力度,另一方面大力推进秸秆资源化利用。近年来,我国中央一号文件相继提出要大力推进秸秆资源化利用,合理充分的利用田间副产品,注重农村的综合环境治理,发展可持续的生态循环农业。因此,引导农户由传统的秸秆焚烧转向资源化利用,防范秸秆焚烧、废弃等行为的发生,对于提高农户秸秆资源化利用率具有重大意义。本文通过对已有秸秆资源化利用的文献梳理,基于计划行为理论(TPB)和循环经济理论(TCE),选取辽宁省水稻种植重点产区即盘锦市水稻种植的部分地区作为调研区域,以水稻种植户为调研对象,通过实地调研的方式进行面对面的访谈考察,有效问卷共为234份,有效率为91.41%。本文的研究重点为农户秸秆资源化利用行为,通过建立二元Probit回归模型,实证分析了农户秸秆资源化利用行为的影响因素。实证结果表明,农户个体特征、家庭特征、市场因素、政府规制和主观感知五个方面均为影响农户秸秆资源化利用行为的主要因素,各影响因素的具体情况为:年龄对农户秸秆资源化利用行为产生负向影响,其系数为0.896,在1%的统计水平下显著;合作社情况对农户秸秆资源化利用行为产生正向影响,其系数为3.653,在5%的统计水平下显著;收购点对农户秸秆资源化利用行为产生正向影响,其系数为0.877,在5%的统计水平下显著;收购价格对农户秸秆资源化利用行为产生正向影响,其系数为0.907,在10%的统计水平下显著;宣传培训对农户秸秆资源化利用行为产生正向影响,其系数为1.684,在1%的统计水平下显著;主观规范、行为态度与知觉行为控制对农户秸秆资源化利用行为产生正向影响,其系数分别为0.951、0.424、0.602,在1%,10%,5%的统计水平下显著。根据研究结论本文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第一,加强对农户的综合素质培训工作,对秸秆相关技术进行指导;第二,扩大对秸秆资源利用的补贴力度,对农户及秸秆相关企业大力扶持;第三,创新秸秆资源化利用模式,加强对秸秆资源化各方式的推广力度;第四,提高对秸秆焚烧行为的监管力度,制定完善的秸秆禁烧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