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国务院发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明确提出,到2020年建成“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高职教师肩负着历史赋予的艰巨使命,是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的中坚力量。如何优化高职教师绩效工资政策,不断完善高职教师绩效工资政策,激发其工作热情,更好地实施教书育人工作,是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本研究从高职教师薪酬管理视角出发,运用问卷及访谈法等,调研了河南省7所高职院校绩效工资政策的实施状况,以薪酬满意度和工作投入度为测定指标,探究了高职教师绩效工资政策实施效应,并提出了优化措施。本研究调查结果表明,尽管国家制定了统一的教师绩效工资政策,但各学校提出的绩效工资政策不一,导致不同学校、性别、教龄、职称教师在薪酬满意度和工作投入度方面表现出一定性差异。高职教师绩效工资薪酬满意度在不同院校间和不同岗位间存在差异,具体表现为:省属高职院校教师对其目前工资的满意度最高,其次为行业高职院校和民办高职院校,而地市高职院校对其目前工资的满意度最低;只有管理层对目前的绩效工资政策满意度较高,教辅层、工勤层和专任教师层对薪酬满意度均呈现较低的满意度。不同学历、不同教龄的教师关于政策实施对自身工作投入度影响的认知存在显著性差异,不同院校、不同性别、不同职称的高职教师对他人工作投入度的评价存在显著性差异。本研究发现,目前高职教师绩效工资政策实施效应较低的原因既有客观方面的也有主观方面的,其中,客观方面的主要原因在于:职业特点特殊、岗位差异较大、缺少法律支撑等;主观方面的原因在于:评价体系欠缺、管理体制制约等。本研究提出,提升高职教师绩效工资政策的满意度和工作投入度,可采取如下措施:一,提高工资总量,增强外部竞争;二,打破平均主义,完善绩效方案;三,注重内隐评价,增强精神激励;四,实现考评透明,体现客观公正;五,实施多维评价,力求考核公平;六,考核管理兼顾,促进教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