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通过三个动物试验,在低蛋白日粮中添加不同浓度的色氨酸,探讨了色氨酸对断奶仔猪的日增重、采食量和料肉比的影响,通过对血清和下丘脑中5-羟色胺的浓度变化规律的研究,探讨了色氨酸调控仔猪采食量的生理学机制。试验一,采用单因子随机区组设计,选用平均断奶体重8.1kg的三元杂交(杜×大×长)仔猪90头,随机分为5个处理。处理1饲喂粗蛋白为18.37%的低蛋白日粮;处理2—4在处理1日粮的基础上分别添加200g/t、400g/t、600g/t的色氨酸(Trp),使处理1-4色氨酸含量分别为0.22%、0.24%、0.26%和0.28%,色氨酸与大分子中性氨基酸(LNAA)的比例(Trp/LAW)分别为4.12%、4.49%、4.87%和5.24%;处理5则饲喂粗蛋白为21.59%的高蛋白日粮,色氨酸含量为0.24%,色氨酸与分子中性氨基酸的比例为4.59%。试验期为28天。结果表明:(1)随日粮色氨酸添加量的增加和色氨酸与大分子中性氨基酸比例的上升,各处理间,仔猪采食量和日增重均无显著差异(P>0.05),但处理4与处理1相比,采食量和日增重分别提高10%和8%;(2)在低蛋白日粮中添加600 g/t的色氨酸(处理4),仔猪日增重和采食量与高蛋白日粮(处理5)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3)在低蛋白日粮组中,仔猪血清尿素氮浓度显著降低(P<0.05),比高蛋白日粮组下降16%。试验二,同样采用单因子随机区组设计,选用54头28日龄断奶,平均体重9.9kg的三元杂交(长白×大白×皮特兰)仔猪,公母各半,按体重和性别随机分为3个处理,每个处理6个重复,每个重复3头猪。3个处理分别饲喂以下日粮:(1)低色氨酸日粮(总色氨酸为0.11%);(2)对照日粮(总色氨酸为0.19%);(3)高色氨酸日粮(总色氨酸为0.24%)。结果表明,(1)仔猪生产性能随日粮色氨酸浓度的增加(0.11%-0.24%)而得到显著改善,低色氨酸显著抑制了仔猪的生长;(2)随日粮色氨酸浓度的上升,仔猪的采食量显著提高,低色氨酸日粮显著降低了仔猪的采食量(P<0.01):(3)随日粮色氨酸浓度的提高,下丘脑中5-羟色胺水平没有显著变化,但血清中5-羟色胺水平显著提高。试验三,选用72头平均体重10.2kg三元杂交(杜×大×长)断奶仔猪,公母各半,按体重和性别随机分为4个处理,每个处理6个重复,每个重复3头猪。基础日粮为试验一处理4的日粮,色氨酸含量为0.28%,大分子中性氨基酸含量为5.34%。在此日粮基础上,处理1至处理4分别添加0.00%、0.39%、0.81%和1.32%的大分子中性氨基酸,使大分子中性氨基酸水平分别达到5.34%、5.73%、6.15%和6.66%,色氨酸与大分子中性氨基酸的比例分别为5.24%、4.88.%、4.56%和4.28%。结果表明,随日粮大分子中性氨基酸的增加,仔猪日增重未受显著影响,而采食量则显著降低,饲料效率显著改善(P<0.05),仔猪下丘脑5-羟色胺水平未受显著影响(P>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