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全球化的进程,大量的学生潮涌入其他国家进行求学,这些来自不同世界各地的学生聚集在某一个国家共同进行学习。作者在此次“教育国际化”演讲的模拟交替传译中担任了翻译一职。“教育国际化”演讲的素材取自于新加坡国立教育学院院长吴英成教授来华桥的演讲内容。笔者选择这一话题正是看中了“教育国际化”的兴起以及其乐观的发展趋势。本文主要通过“教育国际化”讲座中的表达冗余问题及其相应策略而展开。口译过程中,译者完全能够理解演讲人的语义,因此译者能够全身心地关注演讲的内容,而不被其他外界因素干扰。在此基础上,译者遇到的困难仅存在于讲话人的演讲内容之中。例如演讲人的重复语句、过度阐释以及演讲中口语表达中逻辑不清的问题。为了解决以上种种表达冗余的问题,译者采用了以下方法:在解读笔记时删减相同笔记;改变语句句式,用不同的表达方式表达相近内容以及添加适当连词或解释以衔接上下句,加强语句关联性。综上可见,问题都存在于记笔记以及解读笔记的过程之中,而非听译或理解的过程,所以就交替传译任务而言,整体来看这属于读取笔记的问题。译者能够记录下演讲人的每一句话,但按照笔记逐字逐句的翻译显然不是最佳的口译方式,译者需要在读取笔记时进行再加工。对于语言的重复,译者删减了不必要的冗余笔记,例如演讲人的口头语和过度释意的部分。对于演讲中口语表述不合逻辑的地方,译者根据理解转化语言,用观众最能理解的方式语言表达出来。通过此次实践和反思,笔者对口译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希望此次的翻译报告对其他的译者有一定的借鉴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