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发展农业“一靠政策,二靠科技,三靠投入”,但是无论政策、科技、投入其实都包含国家对农业的支持。而我国由于长期实行的“工业优先”战略使得对于农业支持尚没有成熟的理论和实践经验可用,急需作出深入研究。 基于此,本文主要从比较的角度出发,运用制度经济学理论、公共选择理论等研究中美两国农业支持。任何政策都是深植于环境的,不同的环境直接决定了政策的迥异。因此本文采用的技术路线是遵从政策的环境、政策的产生以及政策的执行这一思路。从政策环境出发,寻找影响不同农业支持政策的宏观因素和影响农业支持效果的一般规律,在此基础上分析两国农业支持政策的制定和影响农业支持效果的原因,最后具体分析两国农业支持的水平、结构及主要的支持政策,并采用OECD组织开发的政策矩阵评估模型(A Matrix Approach to Evaluating Policy,PEM)定量刻画不同农业支持政策的政策效应。在分析美国农业支持的基础上结合事物发展的一般规律,探讨在我国当前的国情下,农业支持体系中存在的问题,对当前和未来我国农业支持的改革提出建议。 本文的基本结论是:中国农业支持环境不宽松,中央政府的经济调控能力低下,法制环境不健全,农业面对的社会政治环境不宽松;中国农业政策的决策体制、程序不科学,在政策的制定中缺少农民利益集团的参加,这是导致我国农业政策失误频多、支农水平低下的制度性因素;中国“分散管理”的农业管理体制是我国农业支持效率不高的一个重要原因;当前中国农业支持不仅总水平低下,而且在结构方面明显不符合市场经济的要求。财政支农中,投资结构、投资来源、投资主体、投资形式存在诸多不足。金融支农中由于缺少国家的支持,农业资金仍然是一个净流出的局面。 本文有以下特色与创新之处:(1)构建了一个完整的分析农业支持的理论框架。分别从政策环境、过程、执行等逻辑关系入手,抓住了问题的本质。(2)采用OECD组织衡量农业支持的指标体系和数据对中美农业支持状况进行了实证研究,分析了中国在农业支持水平、投入结构和产品结构方面存在的问题。(3)运用OECD组织的政策矩阵模型定量刻化不同的农业支持政策的政策绩效。(4)将纷繁复杂的农业支持政策分为财政支农和金融支农政策,运用大量的实证资料和数据对中美两国的财政支农和金融支农状况进行分析,并给出相应的理论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