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音乐心理治疗对慢性精神病患者的脑电波影响情况,探讨有利于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身心康复的治疗手段。方法:(1)文献研究法:利用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及PubMed外文数据库,“音乐治疗”、“慢性精神病”、“脑电”为关键词进行搜索,获取相关文献、学术论文资料。采用文献分析法对国内外近10年内的相关文献进行检索和分析。(2)量表测量法:通过所设计的调查问卷获取病人对音乐治疗的看法、建议,记录其参与治疗的感受。并运用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测量。(3)个案访谈法:在音乐治疗过程中对部分个案访谈进行记录并整理。(4)统计法:收集患者治疗前后的脑电图数据结果,利用spss 20.0软件建立数据库,用描述统计、相关分析等统计学方法进行处理。结果:本研究显示:(1)实验组和对照组在治疗前的脑电图数据相比较,实验组在经过治疗后,α波的波幅显著下降,θ波波幅显著上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经过治疗后,实验组和对照组在ADL量表的“做饭菜”、“吃药”、“穿衣”项目得分上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经过治疗后,实验组和对照组在BPRS量表的“量表总分”项目上得分差异极为显著(P<0.01),“焦虑抑郁”项目得分上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全体入选患者在BPRS总分得分和ADL总分得分成显著正相关(r=0.26);α波频率和其波幅、θ波频率、0波波幅成显著负相关;θ波波幅和β波波幅成显著正相关;β波频率和β波波幅成显著正相关。结论:(1)音乐治疗可以调节人体的脑电活动水平及兴奋水平,使大脑经常处于特定的脑波状态。有利于于长期住院的慢性精神病人缓解症状并恢复社会功能。(2)音乐治疗有助于提高慢性精分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特别体现在“做饭菜”、“吃药”、“穿衣”等日常自理能力方面,康复效果佳。(3)音乐治疗有助于改善慢性精分患者的精神病性症状,特别体现在情绪调节方面,康复效果佳。(4)慢性精分患者的精神病性症状的严重程度与日常生活能力成显著正相关。患者脑电波的频率和波幅也有一定内在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