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区域的均匀降水分区对于理解降水的频率和空间分布以及估计月和季节降水量都是极其必要的。中国多变的气候模式导致描绘其均匀的降水区域很困难。为了处理这个问题,本研究提出了一种耦合最大重叠离散小波变换(MODWT)和层次聚类分析(HCA)的小波聚类方法来描绘中国的均匀降水区域。该方法考虑降水的小波方差和降水与温度之间的小波相关系数作为其分类的特征量。小波方差用于捕捉降水的多尺度变异性,而小波相关系数则可以刻画温度在不同时间尺度下对降水的影响。基于1966年1月-2015年12月中国580个气象台站的月降水和温度以及各站点的经纬度和高程数据,利用提出的小波聚类方法识别中国的均匀降水区域,然后分析各区域的降水特征,最后运用小波交叉分析方法检查各区域平均月降水与AO/NAO之间的时滞相关性。结果如下:(1)建议识别10个相对均匀且互不相同的子区域:1中部区、2中东部平原区、3东北部山地区、4东北部平原区、5青藏高原西南区、6青藏高原东北区、7东南区、8云贵高原区、9北部高原区和10西北区。描绘的区划图表明.:属于同一子区域的站点不仅具有相似的降水特征,而且空间上具有清晰的局部地理邻近性。(2)各区域平均月降水序列在不同时间尺度的小波方差图表明:各分区月降水随时间变化的小波特征具有明显的差异性;各分区不同时间尺度下降水和温度之间的关系表明:各分区月降水与温度之间具有不同幅度的小波相关性;双样本KS检验结果表明:区域平均季节和年降水的经验分布在大多数区域之间存在显著差异性;各区域年和季节标准差也表明:十个划定区域的平均降水量的变化亦具有明显的差异;各区域1966-2015年的平均年降水时间序列分析表明:不同区域平均年降水的时间变化各具典型特征;各区域的季节和年降水量的盒图和月降水量的百分比盒图分析表明:任一区域内所有站点的月和季节降水百分比的推进模式是相似的,而任意两个不同区域的整体推进模式是不同的。(3)中国各分区的月降水与AO/NAO之间的时滞遥相关表明:各区月降水与AO/NAO在某些特定时间尺度存在显著相关性。AO与2区月降水的显著相关存在于>128个月的时间尺度,而与其它区月降水的显著共振周期存在于64-128个月的时间尺度;NAO与1区月降水在>128个月的时间尺度上显著相关,与其它区月降水的显著相关则均存在于<60个月的时间尺度上。1区和6区月降水对AO和1区月降水对NAO均表现出及时响应,其它区月降水对AO、NAO的最佳响应时间都较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