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胸膜活组织检查在儿童结核性胸膜炎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根据中华医学会2006年颁布的儿童肺结核临床诊断标准,选取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2007年1月至2013年1月最终被诊断为结核性胸膜炎且具有胸膜活组织检查资料的51例患儿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患儿临床症状、病史特点、实验室检查、影像学特征、胸腔穿刺液及胸膜活组织检查结果,评估胸膜活组织检查的检出率以及术前诊断的误诊率。结果: (1)51例结核性胸膜炎患儿中,男35例,女16例,平均年龄(9.7±3.5)岁;常见临床症状有发热(82%)、咳嗽(71%)、胸痛(23%)、乏力(10%)及气促(10%)等。14例患儿有结核感染中毒症状(27%); 39例患儿有明确卡介苗接种史(76%);6例患儿有明确结核接触史(12%)。(2)结核菌素试验、血清结核抗体测定、结核分枝杆菌DNA荧光定量PCR检测、痰/胃液涂片找抗酸杆菌、胸腔穿刺液涂片找抗酸杆菌或结核培养的阳性率分别为61%(20/33)、6%(3/46)、0(0/12)、4%(1/27)及22%(7/32)。(3)影像学检查证实有胸腔积液50例,形成包裹或有包裹趋势28例(55%),纤维分隔12例(23%)。其他征象还包括胸膜增厚(53%),肺门、纵膈等部位淋巴结肿大(14%)及钙化灶(10%)。(4)行胸腔穿刺术31例,均为渗出液,90%(28/31)病例呈现以单核细胞分类为主。(5)51例均行胸膜活组织检查,40例镜下见典型结核病理改变,即干酪样坏死、肉芽肿结构形成、郎罕氏巨细胞及淋巴细胞等炎细胞浸润;7例患儿未见干酪样坏死,呈现肉芽肿性炎,仍判定为结核性胸膜炎;余4例未见结核特征性表现。47例经胸膜活组织检查确诊的结核性胸膜炎患儿中,术前诊断即为结核性胸膜炎15例(32%)、化脓性胸膜炎24例(51%)、胸腔积液原因待查8例(17%)。结核性胸膜炎的胸膜活组织检查确诊率为92%(47/51),术前诊断的误诊率为68%(32/47)。结论:胸膜活组织检查对儿童结核性胸膜炎具有重要诊断价值。目的:探讨胸膜活组织检查在儿童胸膜炎病因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2007年1月至2014年4月间行胸膜活组织检查的213例胸膜炎患儿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临床特点、影像学表现、胸腔穿刺液分析、胸膜活组织检查结果及术后并发症,评估胸膜活组织检查在儿童胸膜炎病因诊断、鉴别诊断中的临床价值及安全性。结果:(1)213例胸膜炎患儿中男144例,女69例,年龄(6.5±4.1)岁。(2)213例均在全身麻醉下行外科胸膜活检术,97例(45.5%)明确病因。其中,化脓性胸膜炎35例,结核性胸膜炎55例,肺吸虫性胸膜炎7例。余83例(41.3%)最终通过临床综合分析得以诊断,包括:化脓性胸膜炎63例,结核性胸膜炎3例,肺吸虫性胸膜炎17例。但仍有33例病因不清。(3)活检平均手术时间(1.4±0.6)h,术中或术后需输血支持71例(33.3%),术后使用呼吸机31例(14.6%),平均使用时间(6.6±5.8)h;手术切口达甲级愈合200例(93.9%),乙级愈合13例(6.1%);并发气胸92例(43.2%)、皮下气肿18例(8.5%)、支气管胸膜瘘3例(1.4%);平均住院日(17.7±7.1)d。结论:胸膜活组织检查对儿童胸膜炎病因诊断及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可选择性应用于临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