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中国银行业未进行市场化改革之前,商业银行的盈利主要是依靠存贷款之间的利率差,此时商业银行的发展是一种粗犷的发展模式。但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利率市场化进程推进、金融“脱媒”和互联网金融兴起,银行过去那种仅仅依靠存贷款间利率差的盈利模式已经不再适应当前情况,为了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生存和发展,我国商业银行必须改变过去那种粗犷的经营模式,转而要注重满足客户多元化的需求,提升服务水平和技术水平。多元化经营是现代企业为了长远发展而采取的一种扩张手段,银行作为企业的一种也多数采取了多元化经营战略,旨在提升其综合实力从而增加利润降低风险。近年来,我国商业银行多元化发展趋势明显,本文以2009年至2018年中国52家商业银行为样本,分别从收入多元化和贷款多元化两个角度探究了银行多元化程度对其稳健性的影响。本文在对数据进行分析后阐述了当前我国商业银行收入多元化和贷款多元化的发展现状,并分析了商业银行实行多元化经营战略的动机和原因。接着,本文分别分析了收入多元化、贷款多元化以及其他因素对银行稳健性的影响机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研究假设和建立研究模型进行实证研究。实证结果表明银行多元化与其稳健性存在明显的拐点效应,收入多元化与银行稳健性存在倒“U”型的非线性关系,在初期收入多元化程度上升能有效提升银行稳健性,在经过拐点之后,收入多元化程度的上升将增加银行风险;贷款多元化与银行稳健性存在正“U”型的非线性关系,在初期贷款多元化不利于银行稳健性的提升,在经过拐点之后,贷款多元化程度的增加将提升银行稳健性。据此,本文分别从这两个角度为银行实施多元化战略提出了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