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北缘晚第三纪以来走滑冲断构造带的几何学和运动学

来源 :浙江大学理学院 浙江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ntianaaaa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在野外地质调查、区域地质调查报告和地质地球物理资料解译的基础上,论述了柴北缘断裂带的地质特征、提出了柴北缘走滑冲断变形的几何学和运动学特征,确定了柴北缘晚第三纪以来的构造变形时间,建立了柴北缘冷湖地区的三维几何模型。上述研究有助于认识柴北缘与阿尔金构造带、南祁连构造带的盆山关系,阿尔金断裂的左旋走滑运动对柴北缘变形的影响,以及构造圈闭的分布和性质,从而为进一步的油气勘探提供定性和定量资料。 通过野外地质调查和地质地球物理资料的解译,本文发现柴北缘晚第三纪以来的构造变形不但具有冲断变形特征,还具有走滑变形特征,是一种走滑冲断变形,认为柴北缘是由一系列的走滑冲断构造带组成。 通过对地质地球物理资料的解释,获得了柴北缘地下T6反射层断层数据,采用垂直投影法把地下断层投影到地表,并与地表断层相结合,获得了完整的柴北缘断裂体系。通过分析断裂体系图,发现阿尔金断裂和柴北缘北西-南东向断裂,以及柴北缘的北西-南东向和北东-南西向断裂分别具有不对称共轭断裂特征。本文提出构造变形模型对这种现象进行解释,该变形模型认为区域上存在不对称的共轭应力,北东方向为最大主应力方向,北西方向为最小主应力方向。柴北缘在近阿尔金断裂带分布有-弧形断裂带,阿尔金断裂带的左行走滑产生的拖拽力作用是产生该弧形断裂带的重要原因。 采用分形几何学理论、结合GIS技术,对柴北缘的断裂带及冷湖、南八仙、马海和鱼卡等油气田区的断裂平面分形特征进行了研究。通过计算和分析各断裂带的分维值,发现柴北缘油气聚集区不是在断裂构造较发育的地区,而是位于断裂构造相对不发育的地区(断裂分维值较小,为1-1.033)。 根据野外地质调查、区域地质调查报告和地质地球物理资料,确定了柴北缘晚第三纪以来的构造变形样式,在平面上,柴北缘断裂带与阿尔金断裂带表现为不对称共轭断裂:靠近阿尔金构造带的柴北缘断裂带表现为向北凸出的弧形;沿库尔雷克山-宗务隆山南以及赛什腾山-绿梁山-埃姆尼克山一带表现为构造透镜体、逆冲推覆体等;往柴北缘南边盆地内部发育雁列式的背斜和次级断层。在剖面上,走滑冲断构造带总体表现为正花状构造,基底卷入变形;构造带的两翼发育叠瓦式构造和生长构造;断层传播褶皱和断层转折褶皱广泛发育,主干断层形成规模较大的断层相关褶皱,次级断层发育规模较小的断层相关褶皱,并对主干断层形成的相关褶皱进行了改造;在冷湖构造带和鄂博梁构造带有发育于盖层的反冲断层,为薄皮构造。构造样式的组合反映了柴北缘晚第三纪以来具有的走滑冲断变形的性质。 通过地质地球物理资料的解释,定量计算了柴北缘晚第三纪以来断层的冲断量和走滑量。断层的冲断量在100m-5000m之间变化,同一条断层在不同地震剖面上所表现出来的冲断量差别较大。柴北缘很大一部分断层的走滑量远大于冲断量,因此,晚第三纪以来,走滑是柴北缘的一种主要变形样式。沿冷湖、赛什腾山-绿梁山-埃姆尼克山一带的断层走滑量比柴北缘其它地区的要大。 根据野外地质调查、区域地质调查报告和地质地球物理资料,确定了柴北缘新生代构造变形时间:E23末、N1-N32末、Q2末和Q3之后,N1-N32期间发育生长构造。还获得了柴北缘构造变形时间和强度的空间变化情况:沿阿尔金以及赛什腾山-绿梁山-埃姆尼克山一带的断层活动时间较早,最近仍在活动,且变形强度较大;往盆地内部,断层的活动时间相对较晚,变形强度也相对减弱。 利用地震剖面解释软件Discovery对柴北缘冷湖地区三维地震资料进行解释,并利用三维建模软件GoCad对冷湖地区的构造进行三维建模。从该模型发现了3条右行走滑逆冲断层:F2、F5和F6。发育的主要构造是断层F2形成的断层传播背斜,规模较大。
其他文献
秦岭造山带横贯中国东部,是中国大陆南北地质、地球化学、地球物理以及自然地理的分界线,因此,一直受到国内外地质学者的极大关注.随着近些年来进一步研究,对它的认识不断深
本研究首先对已报道的中国的翼龙化石,进行了总结性叙述。在这些翼龙中,可以明确地归入科一级的有准噶尔翼龙、湖翼龙(准噶尔翼龙科);树翼龙、热河翼龙(蛙嘴龙科);狭鼻翼龙、翼嘴
一、初中作文教学亟待改革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它担负着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书面交际能力的重要任务。然而,反思当前我们的作文教学,学生怕写,作文难教,教学低效,这似乎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究其“症结”,笔者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重课内,轻课外  很长时间以来,语文教师在进行作文教学时把眼光集中到45分钟的课堂上,试图通过课堂上对知识点的讲解、范文的引导,使学生写出“像样”的文章
牟乳地区位于山东半岛东部烟台市牟平区与乳山市境内。区内出露岩性主要有两大类,一类是中深变质程度的胶东群,另一类是花岗岩。区内金矿床主要产于昆嵛山花岗岩之中,部分产于胶
本文从岩体结构特征着手,运用地质控制理论基本原理和方法,深入研究结构面的发育规律及地质特征,分析岩体结构和岩体赋存环境地质条件对岩体力学性质的决定作用,得出地质因素
本文结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质调查项目“新疆昌吉市南缘萨日达拉—带1:5万区域地质矿产调查项目”的需要撰写。主要应用GIS技术进行萨日达拉东部地区加尔巴克·交尔特图幅(东
  本论文简述了宇宙核素测年方法的基本原理、应用及近年来的进展,并用完全埋藏模型分别计算了黄河白马、鸣沙等地阶地的TCN年龄,通过X2统计估算出残余浓度,并且求得该阶地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