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散性浅表性光线性汗孔角化症致病基因的定位及候选基因的相关研究

来源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lyrain_y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播散性浅表性光线性汗孔角化症(disseminated superficial actinic porokeratosis,DSAP)是一种少见的慢性角化性皮肤病,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迄今为止,DSAP的致病基因位点已经被定位于12q23.2-24.1(D12S1727-D12S1605)和15q25.1-26.1(D15S1023-D15S1030)区域内。然而,该病的遗传基础和发病机制尚不清楚。本研究在此基础上,采用基因扫描和DNA测序的方法对三个来自安徽的DSAP家系,进行致病基因的定位和候选基因筛选的相关研究。利用LINKAGE软件(5.10 Version)和CYRILLIC软件(2.02 Version)对基因扫描结果进行连锁和单倍型分析。利用SEQUENCE ANALYSIS软件(3.3 Version)对定位区域内的候选基因的编码区、启动子区的测序结果进行分析,并检测出一些特有的突变位点。 我们用已知区域内的微卫星对三个家系进行基因扫描,连锁分析结果发现一号和二号家系的致病基因位于12号染色体长臂上,并与文献报道区域有部分重叠,而三号家系则不在该区域内。因三号家系的致病基因不在文献报道区域,我们对其进行了全基因组扫描,结果发现一个新的致病基因区域,位于17q24-25.1(D17S944-D17S1351)。我们推测,位于12q23.2-24.1,15q25.1-26.1和17q24-25.1区域内的某些基因参
其他文献
最近几年,由于高速路的快速发展,此时国家的高速路建设工作一般是使用半刚性的沥青物质。和别的道路比对来看,它有着表层平顺,没有缝隙,而且振动不显著,杂音低,便于维护等优
探讨了红外热成像在高尿酸血症病因病机研究中的作用。对300例确诊为高尿酸血症的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使用HIR--2000红外热成像仪对患者进行全身扫描,并对大腹、肾区的凉、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