弥合或是加剧?——电视节目《变形计》的城乡/阶层书写

来源 :浙江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ticoo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6年,湖南卫视一档以“新生态纪录片”为口号的角色互换节目《变形计》诞生,《变形计》节目寻找特定人物安排互换生活体验,从2006年至2015年播出的10年时间里,《变形计》播出了12季共50集。节目中的城市中产家庭孩子走进农村家庭、贫困乡村的底层孩子走进城市家庭的镜头,向观众讲述了平行时空中的不同人生体验。人生互换的平行式情节安排也因为巨大的阶级/阶层差异而增强了戏剧性与观赏性。  本研究以《变形计》横跨10年的前12季中涉及城乡少年互换的节目为样本,从节目生产、节目内容、节目消费三个方面重点探讨电视节目《变形计》节目的城乡/阶层书写,试图分析《变形计》是增进了阶级/阶层的相互理解、缓解了阶层排斥还是在无形之中又加剧了这一现象。  第一章的绪论部分主要阐述了本研究的研究目的、研究内容与方法和研究现状。第二章的节目生产部分主要从《变形计》的人物及情节设置着手,分析城乡少年人物形象、互换地点以及“下乡”、“进程”情节设定,试图讨论节目生产环节中节目制作方关于城乡及阶层的模式化设定。第三章的节目内容从《变形计》节目呈现的内容分析城乡/阶层相遇时的文化震惊现象,分析节目内容呈现出的极端式对比。第四章的节目消费主要从节目在市场化的运作下,分析《变形计》节目是否在追求收视效果与维持社会责任之间找到平衡点。第五章为乌托邦剧场城乡/阶层书写,提出笔者对于《变形计》这档节目是弥合还是加剧阶层排斥、阶层固化的思考。
其他文献
期刊
孤岛时期《申报》广告处在全面抗战的历史时期,救亡图存成为当时中国社会的主流思潮和核心话语。民族资产阶级面对民族危机和国家危难,爱国热情高涨,联合广大民众发起国货运动,倡
微博客是Web2.0时代下,一种不断发展的兼具新媒体及社交网络属性的信息生产、获取、传播和分享的新型互联网平台。微博客的产生引起了传受关系和传受行为的变化,使传者与受众
期刊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