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观察不同病因所致的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ongestive heart failure, CHF)患者血浆脂联素(adiponectin, APN)水平的变化,探讨APN水平与CHF病因之间的相互关系;同时检测不同严重程度CHF患者的血浆APN、B型钠尿肽(B-type Natriuretic Peptide, BNP)、血清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 CRP)含量和治疗前后血浆APN水平的变化,评价其在诊治CHF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08年1月-2010年1月期间在延边大学附属医院心内科住院的CHF患者149例,按其病因分为缺血性心脏病组和非缺血性心脏病组;其中缺血性心脏病组患者75例;非缺血性心脏病组患者74例。所有患者均根据心功能级别(美国纽约心脏病学会,NYHA,心功能分级)分为心功能Ⅱ级、Ⅲ级和心功能Ⅳ级组。再选取健康对照组30例。入选病例均行心脏超声、胸片、肝功、肾功等检查,并用ELISA法检测血浆APN、BNP水平,免疫比浊法检测血清CRP水平。所有患者根据病情接受利尿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B受体阻滞剂等治疗,必要时加用洋地黄类药物。结果:1.所有患者和正常对照组之间,在年龄、性别、体重指数等一般资料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心功能Ⅱ级、Ⅲ级和Ⅳ级组血浆APN水平(4.10±0.67μg/mL;5.90±0.63μg/mL;10.60±1.32μg/mL)随着心衰程度加重而增加,且各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各级心功能组的血浆APN水平(4.10±0.67μg/mL;5.90±0.63μg/mL;10.60±1.32μg/mL)与正常对照组(2.90±0.25μg/mL)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同样,患者的血浆BNP和血清CRP水平也随着心衰程度的加重而增加,且各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2.缺血性心脏病组心功能Ⅱ级患者的血浆APN水平(4.26±0.96μg/mL)与非缺血性心脏病组心功能Ⅱ级患者的血浆APN水平(4.51±0.37μg/mL)相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缺血性心脏病组心功能Ⅲ级患者的血浆APN水平(6.05±0.58μg/mL)与非缺血性心脏病组心功能Ⅲ级患者的血浆APN水平(5.77±0.64μg/mL)相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同样,缺血性心脏病组心功能Ⅳ级患者的血浆APN水平(10.01±1.246μg/mL)与非缺血性心脏病组心功能Ⅳ级患者的血浆APN水平(10.11±1.24μg/mL)相比较,也无显著性差异(P>0.05)。3.心功能Ⅱ级、Ⅲ级和Ⅳ级组的血浆BNP、APN及血清CRP水平随着心功能级别的升高而升高,且各组之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直线相关分析显示血浆APN、BNP和血清CRP水平与心功能级别呈正相关(r=0.902,P<0.01:r=0.886,P<0.01;r=0.879,P<0.01)。4.经治疗后,心功能Ⅲ级组患者血浆APN水平(3.59±0.53μg/mL)与治疗前(6.04±0.65μg/mL)相比较,血浆APN水平明显下降,具有显著差异(P<0.01);同样,治疗后心功能Ⅳ级组患者的血浆APN水平(4.59±0.64μg/mL)与治疗前(9.98±1.28μg/mL)比较,呈现血浆APN水平明显下降,具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1.CHF患者血浆APN、BNP及血清CRP水平随着心功能级别的升高而增加,表明其与心衰严重程度有密切关系,其水平变化可评价CHF的治疗效果;2.CHF患者血浆APN水平与CHF发生的病因无明显相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