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药物过度使用性头痛(Medication Overuse Headache, MOH)是一种临床上常见的慢性继发性头痛,其发病机制至今尚不明确。既往研究已经从分子遗传、生物化学、功能影像学、心理等多个角度对MOH的发病机制进行了探讨,而与疼痛感知、药物过度使用紧密相关的注意力并未得到重视。此外,既往针对原发性头痛的研究大多显示患者存在主动注意力损伤,针对物质使用障碍的研究显示患者存在视空间注意力的损伤,提示MOH可能亦存在注意力的受损。但是,这些研究很少关注被动注意力,多集中于主动注意力的某个种类或局部,而缺少局部结合整体的研究。而且大多数研究既未排除头痛本身对研究结果的影响,也很少控制焦虑、抑郁等共病因素。因此,本研究通过评价MOH的被动注意力和视空间注意力,希望从局部和整体、时间和空间上,多层次、多角度地探明MOH是否存在特征性注意力损伤。目的1.明确MOH患者是否存在被动前注意力的损伤;2.探明MOH患者是否存在视空间注意力的损伤;3.将MOH患者注意力损伤的结果与慢性紧张型头痛(Chronic Tension-type Headache, CTTH)患者进行比较,并评估与焦虑、抑郁的相关性,对MOH的发病机制进行初步探讨。方法1.在41名健康被试、22名CTTH患者和26名MOH患者中进行事件相关电位(Event-related Potentials, ERPs)的失匹配负波(Mismatch Negativity, MMN)测试。对MMN测试中三组被试所测得的N1及MMN的波幅和潜伏期进行Two-way ANOVA统计分析。当检测出主效应时,运用LSD检验法进行事后检验,评估相关参数在每两组间的差异;2.在22名健康被试、26名CTTH患者和21名MOH患者中进行线段中分试验,对三组被试所测得的线等分误差指数(the Index of the Line Bisection Error, Index)和线等分误差净值(the Net of Line Bisection Errors, Net)进行One-way ANOVA统计分析。当检测出主效应时,运用LSD检验法进行事后检验,评估二者在每两组之间的差异;3.运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 (SAS)和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 (SDS)测量所有被试的焦虑和抑郁水平,运用One-way ANOVA进行统计分析,当检测出主效应时,运用LSD检验法进行事后检验,评估二者在每两组之间的差异。运用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MMN潜伏期/波幅、Index/Net与被试的年龄、教育水平、焦虑水平、抑郁水平和头痛持续时间之间可能的相关关系。结果1.MMN测试中所有被试在接受标准刺激和新奇刺激时均能在三个中线电极位点(Fz, Cz, Pz)得到清晰的N1成分和MMN成分;不论是标准刺激还是新奇刺激,其引发的N1潜伏期和波幅在三个组之间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而MOH组的MMN潜伏期与健康对照组和CTTH组比较均显著地缩短,MMN波幅与健康对照组和CTTH组比较均显著地降低;2.在线段中分试验中,MOH组Index和Net均向左偏,而健康对照组和CTTH组轻度向右偏;3.MOH组的焦虑和抑郁水平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但不论是MMN的潜伏期和波幅,还是Index和Net均与被试的焦虑、抑郁水平无相关性。结论1.我们在MOH患者中发现了显著缩短的MMN潜伏期和显著降低的MMN波幅,说明MOH患者被动前注意力转移的敏感性增高,但转移过程中所分配到的认知资源减少;2.在线段中分试验中我们发现MOH患者主观中点呈现了显著的左侧偏移,说明MOH患者存在对右侧空间的偏侧忽略,提示MOH患者右侧大脑半球功能优势或左侧大脑半球功能低下或者二者兼而有之;3.MOH患者的焦虑水平、抑郁水平显著升高,但MMN潜伏期/波幅的变化、线段中分试验主观中点的偏移结果与患者的焦虑和抑郁水平、头痛本身及头痛持续时间长短无关,提示结果具有疾病的特异性,间接提示MOH可能与物质使用障碍存在共同的神经心理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