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益气祛风原则观察针药并用对变应性接触性皮炎实验小鼠免疫调控机制

来源 :辽宁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tianzhihen123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利用二硝基氯苯(DNCB)建立小鼠ACD模型,通过ACD小鼠皮损部位的组织形态改变、病理改变,评价基于益气祛风原则确立的针药并用方法对ACD的抑制作用,通过对ACD小鼠模型的相关细胞因子及其mRNA等水平的测定,从细胞、分子水平对其作用机制进行探求,以期为临床上更好的采用针药并用治疗ACD提供实验支撑。材料与方法:1实验材料SPF级昆明种白色雄性小鼠60只,4周龄,体重为(20±2)g。2实验方法2.1造模方法用小剂量DNCB溶液刺激法建立ACD小鼠模型2.2观察ACD小鼠耳部皮损变化情况通过观察针刺与益气祛风汤并用对ACD小鼠的左右耳的厚度差、重量差,来初步评价其对ACD的抑制作用。2.3观察ACD小鼠皮损组织形态学改变通过观察ACD小鼠皮损部位组织形态学病理变化,探讨针刺特定腧穴与益气祛风汤并用对ACD小鼠变态反应的影响。2.4 Elisa法检测小鼠血清中IL-6、IL-10、IL-17变化情况用Elisa法检测针刺与益气祛风汤并用后ACD小鼠的血清中IL-6、IL-10、IL-17的水平,阐释针刺与益气祛风汤并用对ACD小鼠血液中细胞因子的调节作用,进而说明ACD小鼠血液中Th17/Treg细胞间的平衡对ACD的影响。2.5 RT-PCR法检测小鼠病变组织中IL-17mRNA、Foxp3mRNA蛋白表达情况通过RT-PCR法检测针刺与益气祛风汤并用后ACD小鼠的病变组织中IL-17mRNA、Foxp3mRNA的表达,说明针刺与益气祛风汤并用对ACD小鼠病变组织中相关因子的mRNA含量,说明ACD小鼠病变组织中的Th17、Treg细胞的变化。2.6 Western Blot法验证小鼠病变组织中IL-17mRNA、Foxp3mRNA蛋白表达情况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针刺与益气祛风汤并用后ACD小鼠的病变组织中IL-17mRNA、Foxp3mRNA的表达,从另一个角度说明针刺与益气祛风汤并用后ACD小鼠病变组织中相关因子的mRNA含量的变化,进一步说明Th17/Treg细胞平衡对ACD的影响。结果:1 ACD小鼠耳部皮损变化情况1.1各组耳厚度差的变化,模型组、针刺组、中药组、针药组、西药组耳厚度差明显高于空白组(P<0.05);针刺组、中药组、针药组、西药组与模型组相比较,耳厚度差均明显降低(P<0.05);与针刺组相比,中药组无差异(P>0.05),而针药组与西药组的耳厚度差低于针刺组(P<0.05);与中药组相比,针药组与西药组的耳厚度差更低(P<0.05),与针药组相比,西药组无明显差异(P>0.05)。1.2各组重量度差的变化,模型组、针刺组、中药组、针药组、西药组耳重量差明显高于空白组(P<0.05);针刺组、中药组、针药组、西药组与模型组相比较,耳重量差均明显降低(P<0.05);与针刺组相比,中药组无差异(P>0.05),而针药组与西药组的耳重量差低于针刺组(P<0.05);与中药组相比,针药组与西药组的耳重量差更低(P<0.05),与针药组相比,西药组无明显差异(P>0.05)。2 ACD小鼠皮损组织病理改变2.1空白组观察结果表皮厚度正常结构规整,细胞排列紧密,未见细胞内及细胞间水肿,偶见轻度炎细胞浸润。2.2模型组观察结果表皮增厚,过度角化,部分缺失,细胞内、细胞间水肿,细胞间距增大,内皮细胞肿胀,真皮乳头水肿,真皮内有大量的炎症细胞浸润,主要是以淋巴细胞为主的单一核细胞,少见多形核细胞,胶原纤维间隙增大血管扩张。2.3针刺组观察结果皮肤结构基本完整,表皮轻度角化不全,表皮略有增厚,细胞内、细胞间轻度水肿,真皮乳头水肿不明显,可见少数炎性细胞浸润,血管内皮细胞轻度肿胀,各层损伤程度较模型组明显减轻。2.4中药组观察结果表皮有轻度的角化不全,偶见水肿细胞,真皮乳头轻度水肿,有少数炎性细胞浸润,血管内皮细胞轻度肿胀,各层损害均较模型组明显减轻。(如图2-4)2.5针药组观察结果表皮厚度大致正常,偶有轻度角化,真皮内有少数炎性细胞浸润,血管内皮细胞轻度肿胀,各层损害明显轻于模型组。2.6西药组观察结果表皮厚度大致正常,偶见轻度角化不全,偶见水肿细胞,真皮内有偶有少量炎性细胞浸润,各层损害明显轻于模型组,与针药组皮肤结构相近。3 Elisa法检测小鼠血清中IL-6、IL-10、IL-17结果3.1用ELISA法检测各组小鼠的外周血中IL-6,模型组、针刺组、中药组、针药组、西药组外周血中IL-6表达明显高于空白组(P<0.01);针刺组、中药组、针药组、西药组与模型组相比较,外周血中IL-6表达均明显降低(P<0.01);与针刺组相比,中药组无差异(P>0.05),而针药组与西药组外周血中IL-6表达低于针刺组(P<0.05);与中药组相比,针药组与西药组外周血中IL-6表达明显降低(P<0.01),与针药组相比,西药组无明显差异(P>0.05)。3.2用ELISA法检测各组小鼠的外周血中IL-10,模型组、针刺组、中药组、针药组、西药组外周血中IL-10表达明显低于空白组(P<0.01);针刺组、中药组、针药组、西药组与模型组相比较,外周血中IL-10表达均明显升高(P<0.01);与针刺组相比,中药组无差异(P>0.05),而针药组与西药组外周血中IL-10表达低于针刺组(P<0.01);与中药组相比,针药组与西药组外周血中IL-10表达明显降低(P<0.01),与针药组相比,西药组无明显差异(P>0.05)。3.3用ELISA法检测各组小鼠的外周血中IL-17,模型组、针刺组、中药组、针药组、西药组外周血中IL-17表达明显高于空白组(P<0.01);针刺组、中药组、针药组、西药组与模型组相比较,外周血中IL-17表达均明显降低(P<0.01);与针刺组相比,中药组无差异(P>0.05),而针药组与西药组外周血中IL-17表达低于针刺组(P<0.01);与中药组相比,针药组与西药组外周血中IL-17表达明显降低(P<0.01),与针药组相比,西药组无明显差异(P>0.05)。4小鼠病变组织中IL-17mRNA、Foxp3mRNA蛋白表达4.1 RT-PCR法检测小鼠病变组织中IL-17mRNA、Foxp3mRNA蛋白表达情况4.1.1 ACD小鼠病变组织中IL-17mRNA蛋白表达,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针刺组、中药组、针药组、西药组小鼠病变组织中IL-17mRNA明显增加,差异明显(P<0.01);针刺组、中药组、针药组、西药组与模型组比较,IL-17mRNA表达明显下降,差异显著(P<0.01);与针刺组比较,中药组小鼠病变组织中IL-17mRNA表达差异不明显(P>0.05);与针刺组比较,针药组、西药组小鼠病变组织中IL-17mRNA明显下降,差异显著(P<0.01);与中药组比较,针药组、西药组小鼠病变组织中IL-17mRNA表达明显下降,差异明显(P<0.05);针药组与西药组比较IL-17mRNA表达差异不明显(P>0.05)。4.1.2 ACD小鼠病变组织中Foxp3mRNA蛋白表达,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针刺组、中药组、针药组、西药组小鼠病变组织中Foxp3mRNA明显下降,差异明显(P<0.01);针刺组、中药组、针药组、西药组与模型组比较,病变组织中Foxp3mRNA明显增加,差异显著(P<0.01);与针刺组比较,中药组小鼠病变组织中Foxp3mRNA表达差异不明显(P>0.05);与针刺组比较,针药组、西药组小鼠病变组织中Foxp3mRNA表达明显增加,差异明显(P<0.01);与中药组比较,针刺组小鼠病变组织中Foxp3mRNA表达明显增加,差异明显(P<0.05),西药组小鼠病变组织中Foxp3mRNA表达明显增加,差异明显(P<0.01);与针药组比较,西药组小鼠病变组织中Foxp3mRNA表达差异不明显(P>0.05)。4.2 Western Blot法检测小鼠病变组织中IL-17mRNA、Foxp3mRNA蛋白表达情况4.2.1 ACD小鼠病变组织中IL-17mRNA蛋白表达,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针刺组、中药组、针药组、西药组小鼠病变组织中IL-17mRNA明显增加,差异明显(P<0.01);与模型组比较,针刺组、针药组、西药组小鼠病变组织中IL-17mRNA表达明显下降,差异显著(P<0.01),中药组小鼠病变组织中IL-17mRNA表达明显下降,差异显著(P<0.05);与针刺组比较,中药组小鼠病变组织中IL-17mRNA表达差异不明显(P>0.05);与针刺组比较,针药组、西药组小鼠病变组织中IL-17mRNA明显下降,差异显著(P<0.05);与中药组比较,针药组、西药组小鼠病变组织中IL-17mRNA表达明显下降,差异明显(P<0.01);针药组与西药组比较IL-17mRNA表达差异不明显(P>0.05)。4.2.2 ACD小鼠病变组织中Foxp3mRNA蛋白表达,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针刺组、中药组、针药组、西药组小鼠病变组织中Foxp3mRNA明显下降,差异明显(P<0.01);针刺组、中药组与模型组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针药组、西药组与模型组比较,病变组织中Foxp3mRNA明显增加,差异显著(P<0.01);与针刺组比较,针药组、西药组小鼠病变组织中Foxp3mRNA表达明显增加,差异明显(P<0.01);与中药组比较,针刺组、西药组小鼠病变组织中Foxp3mRNA表达明显增加,差异明显(P<0.01);与针药组比较,西药组小鼠病变组织中Foxp3mRNA表达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1 ACD小鼠耳部皮损变化1.1针刺、益气祛风汤都能够减轻ACD模型小鼠耳部厚度差、重量差,两者结合应用效果更优。1.2验证了氯雷他定悬浊液可以降低ACD模型小鼠耳部厚度差、重量差,针刺与益气祛风汤并用与氯雷他定悬浊液对ACD模型小鼠耳部厚度差、重量差修复作用几乎等效。2 ACD小鼠皮损组织病理影响2.1针刺、益气祛风汤、针刺与益气祛风汤并用均能够减轻ACD小鼠病变组织的病理改变,但针刺与益气祛风汤并用组的效果更加明显。2.2验证了氯雷他定悬浊液可以减轻ACD模型小鼠病变组织的病理变化,针刺与益气祛风汤并用与氯雷他定悬浊液对ACD模型小鼠病变组织的病理变化的改善作用相近,确切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3 Elisa法检测小鼠血清中IL-6、IL-10、IL-17表达3.1针刺、中药均能降低外周血中IL-6、IL-17表达,升高IL-10表达,针药并用效果更为明显。3.2验证了氯雷他定悬浊液可以降低ACD模型小鼠外周血中IL-6、IL-17表达,升高IL-10表达,针刺与益气祛风汤并用与氯雷他定对降低ACD模型小鼠外周血中IL-6、IL-17表达,升高IL-10表达,作用效果相当。4小鼠病变组织中IL-17mRNA、Foxp3mRNA蛋白表达4.1 PT-PCR检测ACD小鼠病变组织中IL-17mRNA、Foxp3mRNA蛋白表达4.1.1针刺、益气祛风汤都能够降低ACD模型小鼠病变组织中IL-17mRNA表达,升高Foxp3mRNA表达,将两者结合应用效果更明显。4.1.2证实了氯雷他定悬浊液可以降低ACD模型小鼠病变组织中IL-17mRNA表达,升高Foxp3mRNA表达,针刺与益气祛风汤并用与氯雷他定的作用相近。4.2 Western Blot检测ACD小鼠病变组织中IL-17mRNA、Foxp3mRNA蛋白表达4.2.1针刺、益气祛风汤对ACD模型小鼠病变组织中IL-17mRNA和Foxp3mRNA表达作用不明显,但将两者合用能够降低ACD模型小鼠病变组织中IL-17mRNA表达,升高Foxp3mRNA表达,这一结果与PT-PCR检测结果不一致,其发生原因有待在以后的研究中进一步探索。4.2.2证实了氯雷他定悬浊液可以降低ACD模型小鼠病变组织中IL-17mRNA表达,升高Foxp3mRNA表达,针刺与益气祛风汤并用与氯雷他定的作用相近。
其他文献
岳麓山位于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区,临近湘江,最高海拔约300m,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山体南北朝向,周边空旷,与外来物种交流比较通畅,蜘蛛物种多样性高。2016年9月到2018年12月,
当今时代信息技术飞速发展,使得信息交流更加方便,与此同时,人们更加注重信息能否安全的传递到接收方。隐写技术是保证信息传输安全的一种有效方法,它在载体中嵌入秘密信息,然后通过公共信道无损失的传输,使得秘密信息不易被察觉,确保秘密信息可以安全的传输到接收方。然而这种技术也会被别有用心的人利用,威胁到社会的安全和稳定。在这样的背景下,隐写分析技术就显得尤为重要,顾名思义,隐写分析技术主要用来分析在公共信
人类在社会生活中要面对各种风险。风险在局部表现出不确定性、突发性和不可预测性;从整体上来看,它又具有稳定性和一致性。寿险是一种长期性的经济行为,采用固定利率可能会
最早拍摄的台湾地区少数民族题材电影之一,是1950年由张英、张澈导演的《阿里山风云》。影片本身没有引起很大的轰动,但那首《高山青》的插曲却从此流行开来。此后陆续有以少
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信息爆炸成为当今社会的一大特点,越来越多的用户依赖于使用搜索引擎在互联网上获取知识。查询推荐技术成为帮助用户使用搜索引擎获取知识的重要辅
<正>笔者梳理了六方面的训练,来指导学生进行地理知识的有效巩固、复习,提高应考能力。一、练专题考前的专题复习为平时易错的基本知识点的练习,如地理中常见的易错字的练习,
目的分析膝关节损伤运用关节镜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该院从2016年10月—2017年10月收治膝关节损伤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常规组,每组各45例,常规组采
在电工触头感应钎焊生产过程中,为了保证一定的生产效率,容易出现未钎透缺陷,焊接质量不稳定。此外,在推进电工触头感应钎焊自动化生产过程中,缺乏有效的在线质量监测和焊后
钛合金以其轻质、高比强度的优点在高速飞行器中被广泛使用。但随着飞行器速度的日渐提升,其面临的气动加热问题也越发严峻。飞行器表面的高温会造成表面钛合金结构件的力学
大跨度桥梁具有结构柔、阻尼小等特点,是典型的风敏感结构,抗风稳定性是大跨度桥梁设计的控制性因素之一,流线型箱梁因其良好的颤振稳定性而成为大跨度桥梁优选的主梁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