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经过十多年的发展,我国期货市场的运行状况有了很大的改善,具体表现在:期货市场的宏观、微观基础得到了明显改善和加强,价格形成机制得到了初步发挥,期货市场的基本功能和市场运行效率正逐步提高。虽然如此,我国的期货市场仍然是新兴市场,相对成熟的期货市场而言仍有诸多差距,在我国金融全面开放和金融衍生工具陆续推出的情况下,探索和总结我国期货市场的波动性特征,以及市场效率,无疑有着很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以效率为目的来研究波动,按照“价格波动特征——期货市场效率——实证检验结论——如何提高市场效率”的思路展开论述。论文从定量的角度入手,利用现代金融时间序列分析的技术,揭示上海铜期货市场价格波动的特征,进一步研究铜期货价格与现货价格之间的动态关系与期货市场价格发现效率、国际定价效率。在效率评价的基础上,从期货市场的微观层面出发,探讨如何提高我国金属期货市场的效率,对我国期货市场参与者及管理部门提供决策依据。本文共分六部分。第一章是导论,阐述了铜期货市场波动和效率研究的背景、目的和意义,综述了国内外研究动态,提出了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总结了论文可能的创新之处第二章是铜期货价格波动和市场效率的理论分析。在理论分析中,定义了本文研究中使用的波动和效率的概念,阐述了价格波动产生的机理和市场效率的层次结构,论证了波动和效率的关系。第三章具体对上海期货交易所(SHFE)和伦敦金属交易所(LME)铜期货的价格波动规律进行实证分析,对价格收益的基本统计特征,如正态性、自相关性、条件异方差性、平稳性和周日历效应进行描述,比较两市场之间的差异,并对可能的原因进行分析。第四章研究了铜期货价格、现货价格的动态关系和期货市场的价格发现效率。通过单位根检验、协整检验得知,期货价格序列是非平稳的,而期货收益序列是平稳的,期货价格和现货价格之间存在协整关系。运用误差修正模型来研究期货市场的价格发现效率,得出我国铜期货市场已经具有价格发现功能的结论。第五章研究了我国铜期货市场的国际定价效率。同样运用协整检验和误差修正模型研究了国内外市场铜期货价格波动信息的互动模式,分析了我国铜期货市场在国际定价中发挥作用的程度,得出了国内铜期货市场在国际定价权中处于弱势地位的结论。第六章总结了实证分析的结果,并着重从期货市场的微观层面出发,探索提高国内金属期货市场效率的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