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全球气候随着经济的发展和能源的不断消耗逐渐变暖已经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为了应对全球气候变暖对生态系统和人类社会带来的威胁,降低碳排放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和需要共同面对的重要任务。中国作为世界上CO2排放量最大的国家对于气候变化问题相当重视,但是中国正处于工业化和城市化中期,要保持经济高速增长需要高强度的能源消费,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发展低碳经济无疑是一项严峻的挑战。由于碳排放受人口规模和经济发展以及能源结构等的综合影响,而我国地域广阔,不同地区的人口规模和经济发展以及能源结构等都存在较大差异,因此要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的原则制定各个地区差异化的减排策略和低碳经济政策。 本论文利用《2006年IPCC国家温室气体清单指南》提供的IPCC清单法以及江苏省统计局公布的统计年鉴,对江苏省2005-2012年这个时间段的碳排放现状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在这时间段内碳排放量一直处于增长趋势,从2005年的22357.51万吨增长到了2012年的36108.10万吨,年均增长率达到了6.18%,而碳排放强度一直处于下降趋势,由2005年的1.22吨/万元下降到了2012年的0.67吨/万元。通过Kaya恒等式确定江苏省碳排放的影响因素为能源消耗、人口规模和经济规模,然后通过灰色关联分析对江苏省能源消耗与碳排放、人口规模与碳排放、经济规模与碳排放之间的关联度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能源消耗中煤炭、焦炭和原油的消耗与碳排放之间的关联度较大且大于0.9,而人口规模、人工煤气消耗与碳排放之间的关联度较小且小于0.6,说明对于碳排放的主要影响因素煤炭、焦炭和原油,人口规模和人工煤气对碳排放的影响并不显著。 由于灰色模型是基于宏观环境没有较大改变的情况下建立的,为了检测现有减排政策是否可以达到碳减排效果,本研究还通过GM(1,1)灰色预测模型对江苏省2013-2020年碳排放进行了预测,结果发现在这一时间段内,江苏省的碳排放量一直处于增长趋势,说明现有减排政策的减排效果不佳。根据碳排放量影响因素分析和现有政策下碳排放量仍处于增长趋势这两个因素,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为江苏省可以提前保质保量的实现碳排放强度比2005年下降40%-45%的目标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