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工业化、城镇化速度加快。在创造巨大社会财富的同时,大气污染和水污染等环境问题也日益突出,严重危害了群众健康,制约了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面对日趋严峻的环境形势,我国对环境问题的重视程度逐步增强,党的十八大首次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提出要建设美丽中国的宏伟目标,党的十九大更是提出了详尽的生态文明建设举措,相继出台并完善了包括《环境保护法》、《大气污染防治法》、《环境影响评价法》等在内的一系列法律法规,明确了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环保职责,进一步加大环境治理力度。 乡镇人民政府处在环境治理工作落实的最前沿,对环境治理的作用不可轻视,然而我国并未在国家层面上对乡镇环境治理的权限、机构建设、运行机制等方面加以细化,乡镇开展环境治理工作缺乏足够的动力和能力,尤其是当前从上到下对环境治理越来越重视,乡镇环境治理压力空前巨大,任务重、难度大的特点日趋明显,已经成为我国解决突出环境问题,改善环境质量的短板。 本文通过对我国乡镇环境治理方面的法律法规、政策、体制机制等进行多角度梳理,尤其是选取了济宁市泗水县金庄镇作为个案研究,结合金庄镇在面对辖区内环境污染现状采取的措施和取得的成效,从政府、企业、公众三个方面阐述了当前乡镇环境治理面临的困境,深入分析了困境产生的原因,如环境治理法律法规不完善、体制机制不健全、投入不足、观念意识片面化等原因。结合公共管理学的相关理论知识,同时学习借鉴了英国和日本乡镇环境治理的成功经验做法,找出我国乡镇环境治理的症结和难点,有针对性地提出破解我国乡镇治理困境的对策:一是健全法律法规,构建环境治理体系;二是发挥政府作用,创新环境治理模式;三是加大环保投入,提升环境治理能力;四是推动公众参与,树立生态文明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