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近年来,交通拥堵、交通污染等一系列交通问题已经成为制约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瓶颈,因此开展交通流动力学研究,特别是城市路网交通流的理论研究,对于缓解日益突出的城市交通拥堵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在二维交通流元胞自动机BML模型的基础上,考虑交通灯失效、车辆行驶特性(如,慢启动效应)以及动态交通灯控制策略等因素,构建相应的城市路网元胞自动机交通流模型,并进行数值模拟与分析,探讨不同拓扑结构下城市路
【基金项目】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11762004);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交通拥堵、交通污染等一系列交通问题已经成为制约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瓶颈,因此开展交通流动力学研究,特别是城市路网交通流的理论研究,对于缓解日益突出的城市交通拥堵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在二维交通流元胞自动机BML模型的基础上,考虑交通灯失效、车辆行驶特性(如,慢启动效应)以及动态交通灯控制策略等因素,构建相应的城市路网元胞自动机交通流模型,并进行数值模拟与分析,探讨不同拓扑结构下城市路网的交通流特性和各种非线性现象,揭示城市交通拥堵的形成机理和演化规律,探求有效疏导城市交通拥堵的策略和减少交通能耗的方法,从而达到车辆畅行、交通空间资源优化配置及合理利用的目的,并为城市交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和辅助决策。全文的主要工作如下:一、针对城市路网交通灯失效的突发情况,提出了交通灯失效的二维元胞自动机交通流模型。研究了不同方向交通灯对称性失效、非对称性失效以及系统尺寸效应对路网交通流的影响,并对交通灯失效所诱发的交通拥堵的产生机制及其动力学特性进行了深入探讨。研究结果表明,新模型能够描述城市道路交通流的一些本质特征,例如,自组织、相变现象等。在低密度(即自由流状态)下,交通灯失效能够提高交通系统的整体运动效率,此时平均速度和平均流量不受尺寸的影响。然而,在中高密度下,交通灯失效易诱发交通拥堵,导致交通秩序混乱和交通系统瘫痪。以上研究结果可为城市交通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及交通灯的合理控制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二、将BML-NaSch耦合模型进行拓展,考虑车辆的慢启动行为,提出了慢启动效应的曼哈顿型城市路网元胞自动机交通流模型,数值模拟研究了不同路段长度下,车辆的慢启动效应对整个城市路网交通流动态演化特性和交通能耗的影响。模拟结果表明,慢启动效应能够展现交通波的消散特性;适当地减少路口数量、增大路段长度,能够有效地减少城市交通拥堵的发生;此外,慢启动效应尽管导致车辆处于低速行驶状态,但却不易诱发交通系统发生完全拥堵,且能够有效地降低交通能耗。以上研究结果可为缓解城市交通拥堵、降低交通能耗提供一定的科学理论依据。三、基于车联网中车辆与路侧单元(Vehicle to Roadside unit,简称V2R)通信方式,引入车流密度信息反馈策略,提出了一种新的动态交通灯控制策略,重点研究了动态交通灯绿性比α、入流车道车辆密度信息权重因子β、静态绿灯时间Tstatic、交通灯周期T对曼哈顿型城市路网交通流和交通能耗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新的动态交通灯控制策略在一定条件下明显优于固定周期的交通灯控制策略,且能使交通得以有效管控,对于缓解交叉口的交通拥堵、提高道路通行能力、减少交通能耗均有明显效果。以上研究可为优化交通灯控制策略及有效缓解城市交通堵塞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最后,对全文进行总结,并对今后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工作进行了展望。
其他文献
物理问题解决能力是全方面培养学生物理学科核心素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物理问题解决能力对于学生自身的发展和在未来社会发展有着重要影响。本文主要从高中生磁场解题思维障碍存在情况及其形成成因、高中生磁场解题思维障碍应对策略三个方面展开研究,试图一窥高中生学习磁场相关知识并利用其解决物理问题的过程中科学思维核心素养的形成情况。首先,通过对普通高中课程标准的梳理,归纳出磁场章节的主要知识点和科学思维核心素养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合作学习已经逐渐被广泛应用到课堂教学中,但是许多教师往往只是停留在合作学习的表面,看似在开展合作学习,实则达不到良好的效果。为了改变这一现状,使合作学习在课堂教学中发挥其应有的优势,本文尝试将任务驱动教学法融合到合作学习中,建构出基于任务驱动的合作学习模式,共同发挥合作学习与任务驱动教学法的优势,并将其应用到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在这种模式下,以任务作为合作学习的驱动
2017年出版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对高中学生的发展提出要求,为了落实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要求学生不仅要学会知识、会用知识而且要有自主学习能力。学历案是一种有效教学的方案,旨在帮助“学生如何学会”。在学历案教学中老师带领学生体验学习的过程,主动探究,自主思考,掌握学习的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本研究使用文献研究法、课堂观察法、问卷调查法和实践研究法来进行研究。通过对实践班进行《牛顿第一定律》
随着我国课程改革的逐渐深入,课程目标、内容安排以及评价标准也随之改变,相比旧课标来说,新的课程标准强调教材内容精简、结构化,重视核心概念以及学生持续连贯的学习。物理学科是一门具有严密逻辑性的自然学科,在高中阶段,电磁学的很多内容对学生来说远离生活实际,过于抽象,难以理解,学习过程并非一蹴而就。因此,教师要注重学生的学习现状,划分不同的层次水平作为“台阶”,在教学活动中层层衔接,达到最终教学目标。近
近年来,国内外突发事件(例如,火灾、地震、恐怖袭击和新冠疫情等)频发,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当突发事件发生时,如何快速、安全的引导人群和组织人员有序疏散是国家公共安全部门亟需解决的重大问题。而开展行人应急疏散动力学的建模仿真、人群行为规律以及防控策略的研究,对于指导和解决此类问题意义重大。本文在社会力模型的基础上,针对室内火灾,通道内突发危险源等场景,考虑出口瓶颈处障碍物的分流作用、恐慌情绪
本文开发了可用于柔性锌空二次电池的高效催化剂和电解质。首先,制备了磷氮共掺杂铁镍双金属有机骨架多孔碳材料并负载石墨烯(P-Fe Ni/NC@G)用作柔性可充电锌空气电池的双功能催化剂。利用水热法制备了铁镍双金属骨架材料(Fe Ni-MOF)。接着,使用磷源在高温碳化的情况下掺杂双金属MOF并且耦合负载石墨烯,从而得到了具有双功能催化活性的P-Fe Ni/NC@G。在析氧反应(OER)中,P-Fe
原子核是一个复杂的多体体系,核子的集体运动、核力的不确定性、以及原子核的微观效应等等,造成了不同原子核结构信息的巨大差异以及壳层演化的异常。α衰变是原子核自发地放射出α粒子的过程。α衰变是实验上鉴别新核素的可靠手段,是获取原子核结构信息的重要工具。原子核α衰变研究表明原子核的微观效应,譬如壳效应,形变效应会对半衰期产生显著影响。因此如何在α衰变理论模型中考虑微观效应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课题。本文基于
球形赖氨酸芽孢杆菌Lysinibacillus sphaericus(Ls)是应用广泛的杀幼蚊制剂。Ls不仅能在自然环境繁殖,而且也能在蚊子幼虫肠道繁殖。Ls制剂在施用的过程中会遇到各种生物与非生物因子,这些因子影响Ls制剂的杀幼蚊活性,也影响Ls细胞的存活。因此,分析理化因子对球形赖氨酸芽孢杆菌芽孢与芽孢萌发的影响,可为提高生物制剂的杀蚊效果提供理论参考。已有的研究表明,细菌芽孢萌发高度异质性,
金属有机骨架化合物(英文名称Metal organic Frameworks)的简称是MOFs。是由无机金属中心(金属离子或金属簇)与有机配体通过自组装相互连接,形成的一类具有周期性网络结构的晶态多孔材料。MOFs是一种有机-无机杂化材料,也称配位聚合物(coordination polymer),它既不同于无机多孔材料,也不同于一般的有机配合物。兼有无机材料的刚性和有机材料的柔性特征。其中许多由
J/(?)粒子的发现之后,通过e+e-的对撞,粲偶素能区中观察到一系列类粲偶素态。由于观察到X(3872),Y(4260),Y(4360),Zc(3900),Zc(4020)等态,粲素物理从理论和实验两方面重新引起了人们的浓厚兴趣。这些类粲偶素态不符合传统的粲偶素态谱,可能是夸克模型所预言的奇特态(XYZ粒子)。作为第一个Y态,Y(4260)是由BaBar合作组通过初始态辐射(ISR)过程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