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国外图式理论研究已经有两百多年的历史了。图式(Schema)一词最早是由德国哲学家康德提出的,是其先验论中的一个概念,图式作为一个心理学术语则是从英国心理学家巴特莱特(Frederick Bartlett)开始的,随后经过皮亚杰(Jean Piaget)、鲁梅哈特(D. E. Rumelhart)、Carrell等人的发展而成为现代的图式理论。在现代图式理论中,图式是指人脑围绕某一或某些主题组织并存储在记忆系统中的知识的表征和结构;图式理论则是一种阅读理论,是指文本本身不具备任何意义,意义是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借助新旧图式的相互作用而不断赋予文本的。早期图式理论被用来研究第一语言理解,随后它向跨文化方向发展,成为第二语言习得的一个重要理论,尤其对指导第二语言阅读教学有重要意义。但是直到上世纪80年代,图式理论才在美国得到了系统发展。国内对图式的研究起步比较晚,早期主要用来研究对中国学生的英语教育问题,对外汉语教学中引入图式理论是90年代以后的事情,本世纪初引起国内对外汉语学界人士的广泛关注。图式与图式理论的引入为解决对外汉语阅读教学这一制约瓶颈,改进阅读教材编排,提高阅读教学效率提供了一个新的研究视角。本文试图通过对图式理论的重新梳理来探究图式对对外汉语阅读教材的指导意义以及图式在教材中的具体激活应用形式。文章采用理论分析与例证相统一的方法,共分六个部分,文章结构安排如下:第零章,引言;主要介绍选题的研究背景,本文的内容和研究意义。第一章,图式理论与阅读教材的研究现状;综述目前国内外阅读教材在应用图式理论方面的情况。第二章,图式理论与阅读教学的关系;这是本文的理论基础,通过对图式定义、图式分类、阅读模型作进一步梳理,来阐明本文的理论依据。在总结前人观点的基础上进一步阐述阅读失败的原因和如何利用图式来提高阅读有效性。第三章,图式理论对对外汉语阅读教材编写的指导作用;根据前面的理论分析从图式理论对阅读教材编写理念的影响以及图式在教材设计中的具体应用来阐述图式理论对对外汉语阅读教材的指导作用。第四章,对比分析陈贤纯主编的《这样阅读》与其他阅读教材;介绍了目标样本和对比项目,并分析编写理念,通过对对比结果的分析找到样本的优点和不足。第五章,基于图式理论的对外汉语阅读教材样课;在前文研究的基础上,笔者设计了一篇以图式理论为支撑的对外汉语阅读教材样课,作为本文观点的一个体现,期望能对其他研究者有所借鉴。第六章,总结;主要说明本研究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并对下一步研究提一些意见和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