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环吡酮胺广谱抗真菌药对皮肤致病菌有较强的抑杀作用。本研究制备环吡酮胺纳米乳解决其水溶性差,生物利用度较低等问题,为皮肤真菌病临床给药提供一种新型制剂。方法:(1)环吡酮胺纳米乳液的制备及对其进行质量评价:首先进行预实验,比较环吡酮胺药物在不同油相中溶解度的大小,从而确定配方中的最适宜油相。然后以油相、水相、表面活性剂为顶点绘制伪三元相图,根据相图中乳区面积的大小来选择最终的表面活性剂。获得制备的纳米乳液后,通过染色法对纳米乳的结构类型进行鉴定;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激光粒度分析仪、UV分光光度计等对环吡酮胺纳米乳的各项性状进行表征。(2)环吡酮胺纳米乳的稳定性考察:通过温度试验、光照试验、加速试验和长期试验考察在不同条件下制得的纳米乳的稳定性,并根据长期试验结果计算环吡酮胺纳米乳的有效期。(3)环吡酮胺纳米乳药物的安全性考察:经脱毛剂处理后的试验动物分别于皮肤给药生理盐水、空白纳米乳和环吡酮胺纳米乳后,通过急性毒性试验、皮肤刺激试验和皮肤过敏试验对用药安全性进行考察。(4)环吡酮胺纳米乳的透皮性能考察:利用改良的Franz扩散装置对环吡酮胺纳米乳的体外经皮渗透能力进行评价。(5)环吡酮胺纳米乳的体外抑菌性能考察:通过倍比稀释法测定环吡酮胺纳米乳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念珠菌和酵母菌的最小抑菌浓度。结果:(1)环吡酮胺纳米乳的制备及质量评价的结果:环吡酮胺纳米乳配方中各组分及其质量分数为:W(RH-40)=24.48%、W(无水乙醇)=13.83%、W(环吡酮胺)=2.77%、W(乙酸异丙酯)=4.50%、W(蒸馏水)=54.43%。纳米乳液为淡黄色水包油型透明液体;在透射电镜下观察,乳滴呈圆球形,分布均匀;经粒度分析仪观察,平均粒径为11.4nm,多分散系数PDI为0.132,粒度分布在10~20nm的约占73%。(2)环吡酮胺纳米乳的稳定性考察结果:温度试验、光照试验、加速试验和长期试验考察,纳米乳仍澄清透明,未出现破乳现象,说明环吡酮胺纳米乳稳定性良好。有效期为20个月。(3)环吡酮胺纳米乳药物的安全性考察结果:本研究制备的环吡酮胺纳米乳透皮制剂无急性毒性、温和刺激性或无刺激、无致敏性,临床经皮给药安全性高。(4)环吡酮胺纳米乳的透皮性能考察结果:环吡酮胺纳米乳原液、含2%、5%氮酮的环吡酮胺纳米乳液的经皮渗透速率分别为22.381±0.114μg/cm~2·h、134.573±0.012μg/cm~2·h、50.350±0.001μg/cm~2·h,而环吡酮胺20%乙醇溶液的渗透速率为10.891±0.062μg/cm~2·h,说明环吡酮胺纳米乳提高了药物的经皮渗透性(P<0.01),而促渗剂氮酮的加入,能够进一步提高药物的经皮渗透能力(P<0.01)。(5)环吡酮胺纳米乳的体外抑菌性能考察结果:环吡酮胺纳米乳对白色念珠菌、酵母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MIC分别是0.125μg/ml、0.25μg/ml、16μg/ml,优于环吡酮胺溶液和联苯苄唑溶液,说明以纳米乳作为药物载体,提高了环吡酮胺的抑菌活性。结论:本研究制备的环吡酮胺纳米乳,结构类型为水包油型,可被水无限稀释,外观澄清透明,稳定性高,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药效,符合纳米乳制剂的质量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