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容性创新能力驱动西安经济发展实证研究

来源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ngchao19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消除贫富差距,我国调整经济发展模式,由以往粗放式的、追求GDP高速增长模式转向和谐、可持续的增长模式。但在目前的创新体系中,广大低收入人群很难享受到经济进步所带来的创新成果,更难以参与到创新的过程中,这使得贫富差距进一步拉大,影响了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持续发展。包容性创新是促进经济发展成果惠及社会大多数低收入人群的引擎,是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因此,研究西安市包容性创新促进经济的发展,将有利于西安创新体系的转型,实现经济结构的升级,促进西安市经济协调发展。首先,通过对现有的包容性创新文献进行梳理,发现已有文献对包容性创新的机制研究尚不成熟,关于包容性创新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研究十分匮乏;因此,本文研究了包容性创新的概念、特征,分析出包容性创新与传统创新的区别,并解析了创新对经济发展的作用。其次,从政府、高校、企业、草根群体多角度分析了中国包容性创新的实践,并结合可持续发展理论,剖析出包容性创新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机理和路径。再次,分析了西安市包容性创新的发展现状;从而构建出包容性创新水平的指标体系,并选取2001年-2017年的统计数据,对西安市包容性创新的水平进行测评;然后基于中介效应模型,运用广义矩阵法对包容性创新驱动西安经济发展的路径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包容性创新能够促进西安市的经济发展;包容性创新通过创造新的产品使低收入群体的消费增长,促使价值的增长实现提升低收入群体的收入水平,新增就业机会带动就业率的提高,三条路径来促进西安市的经济发展。最后,根据实证研究的结果,提出了西安市包容性创新的发展对策建议,从提升消费、增加收入、就业率增长、构建服务体系四个方面来驱使包容性创新的发展和进步,对缩小西安市的贫富差距,维持社会的和谐、稳定,经济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其他文献
<正>2000年7月29日,长城绿色工程万里行考察团从明长城东端起点辽宁省丹东市虎山出征,沿长城向西,路经河北、天津、北京、山西、内蒙古、陕西、宁夏、甘肃、新疆10省(自治区
会议
20世纪九十年代,中国科幻文学开始复兴,以《科幻世界》杂志为阵地,涌现了一批新锐的、有思想的科幻作家,即所谓的“新生代”作家。这些作家包括刘慈欣、王晋康、韩松等。这些作家以充实阔大的内容设置,天马行空的想象世界和中国特有的人文精神,不仅在世纪之交形成了中国的新一波科幻热,也在世界范围内形成了较强的影响力,契合了当前中西方科幻文学界广泛的深化主旨、拓宽思路的共识。而这批作家当中,王晋康凭借其饱满的创
随着高校大规模的扩招,教育资金短缺成了困扰高校发展的一个大问题。许多高校纷纷选择以举债的形式进行校园扩建。但是,这一做法却使部分高校陷入了资金周转不灵的困境中,严重影
在粮食连年增收的同时,粮食产销平衡区却成为中国粮食安全战略的软肋.本文以粮食产销平衡区重庆市为研究区,利用统计数据和半结构访谈信息,构建种植业变化影响因素灰色关联多